-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泌尿系统疾病
一、A1型题
1、慢性肾盂肾炎时,肾小管内特征性的管型是:
A、胶样管型
B、透明管型
C、细胞管型
D、颗粒管型
E、色素管型
2、IgA肾病的最显著的特点是:
A、系膜区IgA和C3沉积
B、复发性血尿
C、弥漫性系膜增生
D、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E、呈膜性肾炎病变
3、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特征性病变是:
A、系膜细胞增生
B、系膜内见致密沉积物
C、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融合
D、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皮细胞下见致密沉积物
4、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主要是:
A、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B、壁层上皮细胞
C、脏层上皮细胞
D、系膜细胞
E、以上都不是
5、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的肉眼病变是:
A、大红肾
B、大白肾
C、多囊肾
D、固缩肾
E、分叶状肾
6、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
A、呈颗粒性固缩肾
B、肾间质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C、肾小球纤维化
D、肾小动脉壁常有纤维素样坏死
E、肾脏有凹陷性瘢痕,肾盂肾盏变形
7、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改变是:
A、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B、肾小球萎缩
C、肾小球节段性玻璃样变
D、肾小球肥大
E、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8、膜性肾炎的光镜病变特点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B、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
D、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E、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或融合
9、免疫荧光呈线形的肾炎是:
A、IgA肾病
B、膜性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炎
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E、膜性增生性肾炎
10、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
B、肾小球毛细血管呈节段性坏死
C、局灶性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呈节段性硬化
D、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呈节段性系膜基质增多
E、肾小球局灶性新月体形成
11、新月体性肾炎的主要病变是:
A、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B、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
C、中性粒细胞的渗出
D、单核细胞的渗出
E、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12、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于:
A、新月体性肾炎
B、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轻微病变性肾炎
E、膜性肾炎
13、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炎
B、新月体性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炎(脂性肾病)
D、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
E、膜性增生性肾炎
二、A2型题
1、成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银染色见肾小球基底膜呈车轨状。最大可能是:
A、膜性肾炎
B、膜性增生性肾炎
C、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D、系膜增生性肾炎
E、慢性硬化性肾炎
2、男性,35岁,两周来明显少尿、血尿、高血压,一个月后发生肾功能衰竭。考虑此种肾炎做免疫荧光检查时,其结果是:
A、基底膜致密层内免疫复合物沉积
B、基底膜呈线形荧光
C、系膜间免疫复合物沉积
D、系膜与毛细血管区呈颗粒状荧光
E、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表面呈颗粒状荧光
3、患儿5岁,半年来全身逐渐浮肿食欲减退,有时恶心呕吐,化验:尿蛋白+++,尿少,血浆蛋白减少为15g/L,血胆固醇升高为l3mmol/L。此病例临床表现属于:
A、急性肾炎综合征
B、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C、肾病综合征
D、慢性肾炎综合征
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4、患儿,一个月前患急性扁桃体炎治愈,近来颜面浮肿,尿量减少,尿检查蛋白++,少量红细胞及管型,血压轻度增高,治疗2个月后痊愈,考虑是哪型肾炎及少尿的机制是:
A、快速进行性肾炎,大量新月体阻塞肾球囊引起少尿
B、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挤压毛细血管引起少尿
C、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亢进引起少尿
D、弥漫性新月体性肾炎,系膜和内皮及上皮细胞增生引起少尿
E、IgA肾病,由于肾小球系膜增生引起少尿
5、女性,56岁,患高血压病,冠心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尸检发现两肾大小不等,右侧肾稍大,表面光滑,切面皮髓质分界清楚。左肾明显缩小,表面高低不平,有不规则的凹陷性瘢痕,切面皮髓界限不清,有的肾乳头萎缩,肾盂变形,粘膜粗糙。此肾的病变属于何种疾病:
A、高血压固缩肾
B、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C、动脉栓塞后肾硬化
D、慢性肾盂肾炎
E、左肾先天发育不全
6、成年男尸,双肾明显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质硬,切面皮质明显变薄。病理诊断最大可能是:
A、慢性肾盂肾炎
B、膜性肾炎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慢性硬化性肾炎
E、IgA肾病
7、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液检查,血清补体降低,考虑其光镜改变最大可能是:
A、肾小球无明显改变
B、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明显增厚
C、增生的系膜组织向周围毛细血管延伸
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E、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形成
8、男性,43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为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其电镜检查最大可能是:
A、基底膜与脏层上皮细胞问的沉积物内见基底膜的钉状突起
B、脏层上皮与基底膜间致密沉积物
C、内皮细胞与基底膜间致密沉积物
D、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
E、系膜内有电子致密沉积物
9、男性患者28岁,面部及下肢浮肿,尿蛋白(+++),血压:150/100mmHg,肾穿刺活检:肾小球体积增大,电镜见脏层上皮与基底膜之间有驼峰样致密沉积物。本例肾炎属于:
A、膜性肾炎
B、膜性增生性肾炎
C、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D、轻微病变型肾炎
E、IgA肾病
10、患儿6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见肾小球无明显变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此肾炎属于:
A、IgA肾病
B、系膜增生性肾炎
C、新月体性肾炎
D、轻微病变性肾炎
E、膜性增生性肾炎
参考答案
一、A1型题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慢性肾盂肾炎时,有些肾小管腔扩张,腔内有均匀红染的胶样管型,形似甲状腺滤泡。胶样管型是慢性肾盂肾炎的特征性管型。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病理类型主要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最突出的特点是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lgA沉积,并同时并有 C3,lgG和IgM较少,电镜观察证实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轻微肾小球病变病理特点是光镜下肾小球无明显变化,电镜下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临床特点是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病理变化 光镜下肾小球无病变或仅见局灶节段性轻度异常。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脂滴空泡,故又称脂性肾病,免疫荧光 肾小球内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电镜 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无显著变化,肾小球内无电子致密沉积物,主要变化是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故有人称之为足突病(foot process disease)。
所以选C。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电镜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与脏层上皮之间有驼峰样物质沉积。选C
病理变化
肉眼观,早期变化不明显,以后肾轻度或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若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的小出血点,称“蚤咬肾”。镜下,肾小球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多,系膜细胞增多;基底膜通透性增加,间质细胞浸润;部分毛细血管变性坏死;肾小球上皮玻璃样变性;间质充血。电镜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与脏层上皮之间有驼峰样物质沉积。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表面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主要是IgG和C3),呈颗粒状荧光。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选A。肾间质内常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少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肉眼观,早期变化不明显。以后肾轻度或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题中问“主要病变特点是?”,考虑为E。
教材中有如下描述:慢性肾盂肾炎的双侧肾脏病变不对称。肾体积缩小、表面凸凹不平;肾皮质和肾髓质变薄,肾盂变大、畸形;肾皮质和肾乳头斑痕形成引起肾盂变形;严重者肾实质广泛萎缩形成固缩肾。
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病理学教材中有如下描述: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未阶段。病变特点是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又称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双肾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肾盂周围脂肪增多。慢性肾炎的大体病变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选C。详见下。
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为弥漫性,两侧肾几乎全部肾小球皆受累。这种肾炎常发生于感染以后,故有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之称。最常见的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其中以12型、4型、1型及49型与肾炎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发生在链球菌感染后1~3周,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称为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除链球菌外,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某些病毒及寄生虫等也可引起这种类型的肾炎。这种肾炎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生,但病变往往比儿童严重。一般发病较急,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病变为弥漫性,两侧肾同时受累。病变进展较快,主要变化为肾小球内细胞增生病变严重时,毛细血管腔内可有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壁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的毛细血管袢破裂出血,大量红细胞进入肾球囊及肾小管腔内,可以引起明显的血尿。不同的病例病变表现形式可能不同。有的以渗出为主,称为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有些病变严重,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有大量出血者称为出血性肾小球肾炎。
肉眼观,早期变化不明显。以后肾轻度或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若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的小出血点如蚤咬状,称蚤咬肾。切面可见皮质由于炎性水肿而增宽,条纹模糊与髓质分界明显。
2、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不球肾炎的病变特点为弥漫性肾小球系膜增生。多见于青少年,我国及东方国家比西方国家多见。本病可为原发性,也可在一些全身性疾病时发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有些迁延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持续不退,可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可表现为肉眼或镜下血尿或蛋白尿,或两者兼有。少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主要病变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系膜区增宽。
3、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比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年人和中年人,儿童与老年人也可发生,但较少见。病变特点为肾小球内有大量新月体形成。病变严重,进展很快。主要症状为血尿,并迅速出现少尿、无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如不采取措施,常在数周至数月内发生肾功能衰竭,死于尿毒症,故又称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病变为弥漫性。镜下可见大部分肾小球内有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肾小球上皮细胞增生和渗出的单核细胞组成。病变为弥漫性。镜下可见大部分肾小球内有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肾小球上皮细胞增生和渗出的单核细胞组成。
除肾小球病变外,肾小管上皮细胞常有浊肿和脂肪变,腔内有蛋白凝固而形成的透明管型。由于肾小球纤维化,其所属的肾小管也萎缩消失。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有多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观可见肾体积增大,颜色苍白,皮质内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出血。
4、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主要病变为肺出血合并肾小球肾炎。这种肾炎大都是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引起的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是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的典型代表。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可与肺泡基底膜发生交叉反应,引起肺出血。一般发病急,常为暴发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咯血和快速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本病较少见,多发生于青壮年,小儿及老年人较少,男性多于女性。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5、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又称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其病变特点为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和系膜增生。各种年龄都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起病缓慢,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常有血尿、蛋白尿。约半数起病时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并常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有些病人的血清补体降低,故又称为低补体血症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6、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主要病变为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常伴有大量蛋白尿,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肾小球无明显炎症现象,故又称为膜性肾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儿童患者较少。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通透性明显增加,早期病变轻,不易察觉,易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混淆。随病变进展,管壁增厚逐渐加重。
肉眼观,早期可见肾肿胀,体积增大,色苍白。切面皮质明显增宽,髓质无特殊变化。晚期,肾体积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
7、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肾小球无明显变化或病变轻微,故名。由于本病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常有大量脂质沉积,故又称为脂性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脂性肾病多见于小儿,成人患者较少,是引起小儿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约65%~85%由脂性肾病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由脂性肾病引起者约占10%~30%。脂性肾病病变可完全恢复,对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很好。肉眼观,肾肿胀,体积较大,色苍白。由于大量脂类沉着,切面可见黄色条纹。
8、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变为局灶性,节段性,仅累及少数或部分肾小球。病变的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呈节段性硬化,是引起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原因之一。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此型肾炎病变为进行性,病人对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多继续发展为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9、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病变特点为局灶性和节段性,仅累及部分肾小球,而受累肾小球的病变仅限于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的一部分。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多动脉炎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有些为原发性,原因不明。
10、IgA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炎,由Berger于1968年首先报告。这种疾病的特点为肾小球系膜增生,用免疫荧光法检查见系膜内有IgA沉积。病人的主要症状为复发性血尿,可同时伴有轻度蛋白尿,少数病人可出现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比较常见,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有些病人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11、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果。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硬化,原始的病变类型已不能辨认。病人的主要症状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些病人过去有肾炎的病史。约25%的病人起病缓慢,无自觉症状,无肾炎病史,发现时已为晚期。病理变化:两侧肾对称性萎缩变小,色苍白,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有时可有散在的小囊肿形成。肾不而质硬,故称颗粒性固缩肾。切面见肾皮质萎缩变薄,纹理模糊不清,皮髓质分界不明显。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多。小动脉壁增厚,变硬。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免疫荧光呈线形的肾炎是:
A. IgA肾病:系膜区有IgA的沉积,常伴有C3和备解素。
B.膜性肾炎:颗粒状荧光
C.轻微病变性肾炎:无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沉积。
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I型,免疫荧光呈线形。II型则呈颗粒状。III型为阴性。
E.膜性增生性肾炎:颗粒状或大块沉积。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只有部分肾小球受累,且限于肾小球的部分小叶或毛细血管袢。病变特点是肾小球硬化,呈局灶性和节段性分布。局灶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
病理改变:
1)光镜下:病变灶性分布,早期仅皮髓交界处的肾小球受累,其他肾小球无病变或病变很轻微。病变肾小球内部分小叶和毛细血管内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增宽、硬化、玻璃样变。系膜内和毛细血管内常有脂滴和玻璃样物质沉积。有时可见吞噬脂类的泡沫细胞聚集。以后逐渐波及皮质全层,病变持续发展可引起肾小球硬化,并出现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晚期,大量肾小球可发展为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
2)电镜下除系膜基质增加外,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塌陷,足细胞突消失,并有明显的上皮细胞内肾小球基底膜脱落。
3)免疫荧光:显示受累部位有IgM和补体沉积。
临床病理联系: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同时伴有血尿和高血压,对激素效果不好,病变呈进行性,多继续发展为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成人预后比儿童
1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新月体性肾炎的组织学特征是大多数肾小球囊内有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新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成分附着于球囊壁层,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形成新月体形或环形结构。
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
肾脏体积可较正常增大,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一,急性期可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严重时,增生和浸润的细胞可压迫毛细血管袢使毛细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并损害肾小球滤过膜,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等;并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而对水和各种溶质(包括含氮代谢产物、无机盐)的排泄减少,发生水钠潴留,继而引起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因此临床上有水肿、尿少、全身循环充血状态如呼吸困难、肝大、静脉压增高等。肾小管病变多不明显,但肾间质可有水肿及灶状炎性细胞浸润。
1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轻微病变性肾小球病中,肾小球无免疫复合物沉积。(注:本题依据此点而选C)
了解内容
但很多证据表明本病与免疫机制有关:发病与呼吸道和预防性免疫接种有关;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与湿疹和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有关;具有遗传易感染性;Hodgkin病患者发病率增高;该病患者具有T细胞介导的免疫缺陷;已有在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引起蛋白尿的因子的报导。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假说认为微小病变性肾病的发生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
责编:曾珂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