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执业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 > 考试题库

2018年湖南临床助理医师《生理学》精选练习题(7)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8-12 13:27:20

 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A1型题

  1、动作电位到达轴突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

  A、Ca 2+内流

  B、Ca 2+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K+外流

  【正确答案】 A

  2、运动神经切断后所支配的肌肉萎缩是因为失去神经的:

  A、传导作用

  B、支持作用

  C、允许作用

  D、营养作用

  E、支配作用

  【正确答案】 D

  3、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

  A、兴奋和抑制

  B、正反馈和负反馈

  C、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

  D、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E、神经内分泌调节和神经免疫调节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D。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正反馈和负反馈为体内的调控系统,而不是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

  4、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表现出抗重力肌的肌紧张加强,称为去大脑僵直,其原因是脑干网状结构:

  A、抑制区活动增强

  B、易化区活动增强

  C、组织受到破坏

  D、组织受到刺激

  E、出现抑制解除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选B。

  实验证明网状结构中存在抑制和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前者称为抑制区,位于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后者称易化区,包括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脑桥被盖、中脑中央灰质及被盖;也包括脑干以外的下丘脑和丘脑中线群等部分。和抑制区相比,易化区的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略占优势。

  去大脑强僵直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产生去大脑强僵直的机制有两种,即α僵直和γ僵直。在猫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造成大脑僵直时,经证明主要属于γ僵直(经典的去大脑强僵)。已证实γ僵直主要是通过网状脊髓束的下行活动实现的,因为当刺激完整动物的网状结构易化区时,肌梭传入冲动增加。因此可以认为,当网状结构易化区活动增强时,下行冲动首先增强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敏感性增高,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5、某患者因外伤引起脊髓半离断,其感觉障碍表现为:

  A、离断侧深感觉障碍,对侧浅感觉障碍

  B、离断侧浅感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C、离断侧深感觉、浅感觉均障碍

  D、离断侧深感觉障碍,对侧浅感觉正常

  E、离断侧浅感觉障碍,对侧深感觉正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髓半离断型(脊髓半切征):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度觉缺失(浅感觉障碍),亦称“Brown-Sequard”综合征。

  6、以下哪一项不是异相睡眠的特征:

  A、唤醒阈提高

  B、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强

  C、脑电波呈去同步化快波

  D、眼球出现快速运动

  E、促进精力的恢复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异相睡眠:指人处于半睡眠状态,尚有一些意识,并非进入深度睡眠。

  异相睡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长素(GH)在睡眠中的分泌情况。在觉醒状态下GH分泌极少,进入慢波睡眠状态后明显增多,转入异相睡眠后分泌又减少。脑电图与觉醒时的相似,呈现低振幅去同步化快波。虽然各种感觉机能进一步减退、运动机能进一步降低、肌肉几乎完全松弛、运动系统受到很强的抑制,但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如血压升高、心率及呼吸加速、脑血流量及耗氧量增加等。

  7、正常人白天工作时出现的脑电波应为:

  A、α波

  B、β波

  C、γ波

  D、δ波

  E、θ波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α波:清醒、安静、闭眼及正常血糖范围的情况下出现。

  B.β波:在睁眼和大脑皮层处在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代表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C.γ波:进入慢波睡眠时出现。

  D.δ波:成人在入睡后,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

  E.θ波:少年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

  8、下列哪项反射活动中存在着正反馈:

  A、腱反射

  B、排尿反射

  C、减压反射

  D、肺牵张反射

  E、对侧伸肌反射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生理调节中有几种调节系统,其中有反馈调节系统,在反馈调节系统中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 如呼吸运动的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9、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瞳孔缩小

  B、逼尿肌收缩

  C、肠蠕动增强

  D、心率加快

  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率加快。其他几个选项是副交感兴奋的效果。

  10、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

  A、疲劳

  B、负反馈

  C、回返性抑制

  D、腱器官兴奋

  E、肌梭敏感性降低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腱器官是一种张力感受器,腱器官与梭外肌纤维呈串联关系,其功能与肌梭功能不同,是感受骨肉张力变化的装置。当梭外肌纤维发生等长收缩时,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发放频率不变,肌梭的传入冲动频率减少;当肌肉受到被动牵拉时,腱器官和肌梭的传入冲动发放频率均增加。因此,腱器官是一种张力感受器,而肌梭是一种长度感受器。此外,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牵拉抑制作用,而肌梭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一般认为,当肌肉受到牵拉时,首先兴奋肌梭的感受装置发动牵张反射,引致受牵拉的肌肉收缩以对抗牵拉;当牵拉力量进一步加大时,则可兴奋腱器官使牵张反射受抑制,以避免被牵拉的肌肉受到损伤。

  11、突触前抑制产生是由于突触前膜:

  A、产生超极化

  B、递质耗竭

  C、释放抑制性递质

  D、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

  E、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一定水平时,突触前膜上的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细胞外的Ca2+进入突触前末梢的轴浆内,导致轴浆内Ca2+浓度的瞬间升高,由此触发突触小泡的出胞,即引起末梢递质的释放(transmitter)的量子式释放。递质的释放量和进入轴浆的Ca2+量呈正相关。突触前膜的抑制可见兴奋性递质释放的量的减少。

  12、反射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刺激的性质

  B、刺激的强度

  C、感受器的敏感度

  D、神经的传导速度

  E、反射中枢突触的多少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兴奋在通过电突触传递时无时间延搁,但在通过化学突触时则存在明显的时间延搁,其生理意义是在多个神经元的同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上是一定的。

  反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兴奋在中枢传递时需要跨越的化学性突触数目,数目越多,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13、一般优势半球指的是下列哪项特征占优势的一侧半球:

  A、重量

  B、运动功能

  C、感觉功能

  D、语言活动功能

  E、皮层沟回数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语言活动的中枢常集中在一侧大脑半球,称为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临床实践证明,惯用右手的人,其优势半球在左侧,这虽与遗传有关,但主要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人类惯用右手劳动密切相关。优势半球形成于发育成年之前,在12岁之前左侧半球优势还未完全建立牢固,如此时左半球受损,在右半球还可能再建立语言中枢。成年之后,左侧半球优势已完全形成,如左半球受损,则右半球就很难再建立语言中枢。在运用左手劳动为主的人中,左右两侧半球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活动的中枢。

  14、丘脑的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协调肌紧张

  B、维持觉醒

  C、调节内脏功能

  D、引起特定感觉

  E、引起牵涉痛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第一类细胞群,它们投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第二类细胞群在结构上大部分也与大脑皮层有特定的投射关系,投射到皮层的特定区域,所以也可以归属于特异投射系统。一般经典的感觉传导通路就是通过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而后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它们都投身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每一种感觉的传导投射系统都是专一的,各种感觉上传都有其专门的途径。

  15、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引起触觉

  B、引起牵涉痛

  C、调节内脏功能

  D、维持睡眠状态

  E、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第三类细胞群,它们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当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其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在网状结构内反复换元上行,抵达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进一步向大脑皮层作弥散性投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行纤维进入皮层后分散在各层,以自由末端的方式与皮层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非特异投射系统本身不能单独激发皮层神经元放电,但可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16、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是:

  A、使梭外肌收缩

  B、维持肌紧张

  C、使腱器官兴奋

  D、负反馈抑制牵张反射

  E、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梭内肌接受γ-运动神经元发出的γ-纤维支配。梭内肌纤维构成的肌梭是牵扯张反射感受器,对牵张刺激产生反射性收缩。

  γ-运动神经元兴奋时,使梭内肌收缩,肌梭中央部分性增加,肌梭传入冲动增加,肌肉呈持续缩短。如果没有γ-传出纤维作用,当梭外肌收缩时,梭内肌纤维被放松,Ⅰa纤维传入冲动减少,α-运动神经元兴奋减弱,传出冲动减少,肌肉放松。

  17、神经元之间除了经典突触联系外,还存在电突触,其结构基础是:

  A、缝隙连接

  B、曲张体

  C、混合性突触

  D、交互性突触

  E、串联性突触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是两个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两层膜之间的间隙仅20~30.其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内无突触小泡,也无神经递质。连接部位存在沟通两细胞胞浆的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这些通道而传递电信号,这种信号传递一般是双向的。因此这种连接部位的信息传递是一种电传递,与经典突触的化学递质传递完全不同。

  18、神经末梢兴奋与递质释放之间的耦联因子是:

  A、Cl-

  B、K+

  C、Na+

  D、Ca2+

  E、Mg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肌细胞兴奋后可产生收缩。把肌细胞的兴奋和肌细胞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耦联的结构基础是肌管系统中的三联体,其关键的耦联因子是Ca2+。

  肌管系统是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管状结构,包括横管和纵管两个系统。横管由肌膜垂直向内凹陷形成,与细胞外液相通。纵管与肌原纤维平行,相互吻合成肌质网。纵管两端靠近横管处的膨大部分称终池,内贮大量Ca2+。横管和两侧终池合称三联体。

  19、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胞体

  B、树突

  C、轴突

  D、轴突始段

  E、树突始段

  【正确答案】 D

  20、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

  A、调节内脏活动

  B、维持身体平衡

  C、维持姿势

  D、协调随意运动

  E、协调肌紧张

  【正确答案】 A

  21、下列刺激中哪项不易引起内脏痛:

  A、切割

  B、牵拉

  C、缺血

  D、痉挛

  E、炎症

  【正确答案】 A

  22、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瞳孔扩大

  B、糖原分解

  C、胃肠运动增强

  D、骨骼肌血管舒张

  E、竖毛肌

  【正确答案】 C

  2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对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引起的:

  A、K+和Ca2+

  B、Na+和K+,尤其是K+

  C、Na+和K+,尤其是Na+

  D、Na+和Ca2+

  E、Cl-

  【正确答案】 C

责编:曾珂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