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考点资料: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7-23 16:35:16
(1)暴露测量
环境暴露水平是指人群接触某个环境因素的浓度或剂量。暴露测量可分为两类:环境暴露测量和生物测量。
环境暴露测量(外暴露剂量)通常是在不同的环境暴露区域,按照调研计划要求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进行抽样测量。测量结果从宏观上可以为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划分出高、中、低浓度区和对照区,是研究该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础资料。在环境流行病学调查中,估计个体暴露量时,最好考虑到不同暴露途径,并估计总暴露量。
生物测量(内暴露剂量)又称为生物监测,直接测量人体组织、体液或器官中某种环境暴露因素(子)的含量,以代表人体暴露水平,称为“生物剂量”,也称“体内负荷”。尽管生物剂量也存在一定的变异但相对较为稳定,也是反映人体暴露和蓄积的指标。
环境中所检测得的物质浓度,对人体来讲称为外暴露水平,在体内直接测得的为内暴露水平,直接反映机体的负荷,可作为制定生物学接触限值,并可为确定生物材料如呼出气、血液、尿液等样品中某种因子或代谢物的正常值提供依据。
(2)健康效应测量与评价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各项健康效应的可持续时间、受影响的范围、人数以及危害性大小等,选取调查时必须测量的健康效应指标进行测量和评价。通常应当选择在个体中仅产生体内负荷增加或出现轻微生理、生化代谢改变的指标作为健康效应调查、测量和评价的依据。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