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甚至拒食的一种病证。体内缺锌,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正确的喂养方法,以及急慢性疾病影响等,均可导致厌食发生。本病各个年龄期都可发生,但以1~6岁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本病中医称“纳呆”、“恶食”等。
【病因病理】
喂养不当,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而致不思进食。
或病后元气大伤,津液耗伤,脾胃之气阴受损,受纳运化失常而厌食。部分婴儿可因先天不足,胎禀怯弱,脏腑虚弱,生后即纳呆食少。虽然病因不同,但病位主要在脾胃。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以阴为用。故饮食不节,喂养失调,或病后气阴耗损,均导致脾胃损伤,胃阴伤则不思进食,脾阳伤则运化失职。本病迁延不愈,水谷精微摄取不足,化生气血受碍,日久可转为疳证。
【诊断要点】
1.有佝偻病、贫血、慢性肠炎或长期便秘等病史。或饮食习惯不良(如过食高蛋白、高糖饮食),有挑食、偏食史等。
2.发现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尤其是锌的缺乏。
3.以厌食为主症,常可伴有面色萎黄、形体瘦弱、精神不振、院胀不适,舌苦自腻等。
【辩证分型】
1.脾运失健症状:胃纳不馨,或食而无味,面黄少华,院腹胀满,大便不化,舌苔薄白或薄白腻,脉象有力。
证候分析: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运失常,胃不受纳,故胃纳不馨,食而无味。食滞中焦,气机不畅,则脘胀腹满。运化失常,大便不化。病尚初起,故苔白腻,脉尚有力。
2.脾胃气虚症状:不思进食,或有拒食,面黄神疲,进食稍多,大便即稀,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软。
证候分析: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失司,故不思进食,大便易稀薄。脾虚而气血生化不足侧面黄神疲。
舌淡,脉细软,均为脾虚气弱之象。
3.胃阴不足症状:不喜进食,口干多饮,大便干结,形体偏瘦,皮肤干燥,舌红少津,脉细。
证候分析:胃阴不足,纳谷难化,故不喜进食。阴伤则液乏,则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结。津亏阴虚,肤失滋润,故皮肤干燥。脉细为阴亏之脉。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