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大多数考生在通过了农信社笔试考试之后,都会觉得距离自己梦想的岗位更近了一步,考生的压力也是成倍增长的。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考生在紧张备考之余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避免因为身体不适而影响考试成绩。
误区一:考前大补
由于农信社面试考试难度较大,备考时间较短,需要考生短时间内大量的记忆和练习,对脑力和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面试备考期间的营养必须要得到保证。但是饮食以鸡鸭鱼肉唱主角的做法并不明智。备考时在饮食上应该本着“高糖、高蛋白、低脂肪”二高一低的原则。
高糖是因为大脑工作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糖类,而非脂肪。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也高不了。所以,适当的提高血糖,有利于复习考试。低脂,是因为食用过多的油腻食物会伤脾胃。大部分考生在复习期间都是坐在书桌前,运动量少,能量消耗不掉就会积蓄,造成肥胖之余,容易引起困倦、头晕,甚至肠胃不适等问题,影响身体健康。
那么备考期间到底吃点什么呢?考生应注意食物多样化,主要包括几大类食物:谷薯类、蔬菜水果、瘦肉(包含鱼虾)、蛋类、大豆类、奶类、油脂类,每类选1—3种。所选择食物的种类越多,品种越丰富,从中获得的营养素就越全面。不同食物的营养素各不相同,食物多样化,才能满足身体需求。建议一日食物内容:谷类300—400克、蔬菜500克以上(其中绿叶菜不少于200克)、水果1—2个、牛奶250—500克、鸡蛋1个、肉类100—150克、鱼类50克、豆类50克、烹调油25克。这些食物要合理地分配到考生的一日三餐:考生的一日三餐不能少,尤其要吃好早餐。早餐要占一天总能量的三分之一,可选择营养丰富的鸡蛋、牛奶、大豆类食物及富含糖类的粮食。其他两餐中的粮食、肉类、蔬菜、豆类等也要按平衡膳食原则搭配。两次正餐之间可以少量加餐,一般应选择在上午9点—10点和下午3点—4点,此时吃一个苹果、猕猴桃或者其他新鲜的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弥补食物摄入不足,特别是对于夜间休息比较晚的考生,睡前应该适当加餐。可以在晚上喝一碗百合莲子银耳汤,能起到宁心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注意加餐时不要让考生过多地吃炸薯片、膨化食品、糖果、饮料、冷饮等营养素含量低、能量高的零食,以免影响正餐的食物摄入,造成营养失衡。
误区二:考前饱餐
俗话常说,“常带三分饥,饭吃七分饱”,“进餐莫到九分饱,思维能力可提高”,这不乏科学道理。众所周知,人不吃饭,大脑就会缺乏必要的营养,就没有所需的“能源”和“动力”,当然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但如果吃得太饱,并认为吃得越多,供应大脑的营养也就越多,学习效率就越高,只会适得其反。因为过于饱餐,会使大量的血液集中到胃肠等消化系统,而脑的供血量则相对减少,这就会影响人们思维能力的正常发挥。所以,饱餐后不宜立即学习,而且一般来说,吃得越饱,需“暂缓”,或停止学习的时间就越长。这也就说明,在考试时为使考生马上进入“角色”,有效地开动脑筋,故考试前不宜吃得过饱,更不要无限量地食用鸡蛋、牛奶、面包等,以增进所谓的营养。为了改善脑的机能,发挥正常的考试水平,考试前既不可空腹,也不可过饱,应该使肠胃处于适当空闲的状态,以便让血液流入大脑,尽量减少大脑倦怠的时间。
误区三:过量饮用咖啡
许多考生为了提神醒脑,大量饮用咖啡,甚至成瘾,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可以刺激神经使人兴奋,饮用过量会使大脑高度抑制,出现血压降低、剧烈头痛等症状,影响睡眠,而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重要的。考生在考试期间一定不要喝咖啡,因为咖啡因的作用会使人尿频,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
误区四:熬夜复习
考前睡眠充足是十分重要的。许多考生想抓住这“黄金时间”多复习一会儿,殊不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是得不偿失的。只有让脑细胞有机会补充能量,考生才能在考场上正常地驰骋。考生应该合理地用脑,充分利用有效时间进行复习。有些考生喜欢当猫头鹰“开夜车”,深夜里头脑清醒,而白天却思维不集中,应该尽早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把思考兴奋点调到白天,因为农信社的面试都是在白天进行的。
农信社面试采取现场抽签的形式,考生在考场内的等候时间可能会很长,一些省份采取一天一套题的考试形式,很多考生在候考区需要等候一整天的时间。因此,在候考区内的脑力分配也是比较重要的。如果签号比较靠后,考生可以在候考区做一些面试基础理论的回顾,对答题思路加以巩固即可,不要过多地练习或阅读习题等资料,防止前摄记忆影响到考试时对试题的理解和把握。还可以适当地进行休息,调整思维活跃期,保证考试进行时自己处在思维比较敏捷的状态。
责编:张立娟
上一篇:调整心态 轻松应对农信社面试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