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在河南辉县,警方成功侦破以办理退休养老保险为由的系列诈骗案2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近200万元。经侦查获知,郝某自称在新乡市环卫部门上班,手里有指标可以办养老保险,只要交钱就能办,办好后每月可以领取1500元。许多群众纷纷将积攒多年的积蓄交于郝某,数额每人2.5万元至10万元不等。收到钱后的郝某却迟迟没有动静,并不断找各种托辞,后群众发现被骗,于是报警。受害人多为年龄较大的无业群众,积攒多年的积蓄被骗,情绪十分激动。
在黑龙江哈尔滨,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发布通知称,按照黑龙江省社会保险事业局的工作安排,2018年7月份的养老金将推迟发放。后来黑龙江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回应,由于哈尔滨市社保局工作失误,错发信息,导致群众误解,现予更正,目前,养老金已进入正常发放状态,调待增加部分和当月应发养老金一并发放到位。
【综合分析】
乍一看,似乎都是点状分布的社会新闻,仔细梳理,有着内在一致的逻辑。河南辉县的诈骗案的受害者,按理说当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何故还需要找门道“办养老保险”?当地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与发放额度,究竟如何?出于何种情境,才至于把“积攒多年的积蓄”交付出去?
黑龙江哈尔滨的新闻,看似是一个事故,然而在舆论眼中,很快将其与东北地区养老金结余吃紧等大背景相勾连:据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黑龙江成为全国首个养老金结余被花光的省份,并“负债”232亿元,由此延伸出意味深长的解读,也在情理之中了。
不难看出,河南辉县的上当老人和广泛的社会舆论,都弥漫着一股养老焦虑。养老金,本该是社会保障最为基础的一环,是毋庸操心、理所当然的制度安排,在现在舆论场上,这一话题可以轻松收割大量关注,成为贯穿年龄段的共性话题。
这一焦虑,源自于公众对当前养老金屡屡传出吃紧信号的直觉反馈。养老金,作为人生晚景阶段维持生活状态的最根本保障,是构筑人的行为模式与心理状态的重要基点。如果预计到养老金发放可能存在问题,个体的经济行为倾向收缩,会提早几十年注重储蓄、抑制消费、倾向家庭互助;人们对未来的积极性期待必然也会逐渐缩减,引导出社会心理保守、焦虑的状态。
【参考对策】
从现实情况看,对于养老金问题,国家层面的措施不断。前不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迈出重要的一步,也意味着养老金也将实现省份之间的调剂,保证各地养老金足额按时发放。
当明确的是,缓解养老焦虑,需要有应对性解决方案,也需要细致梳理施政的重点所在。养老金在内的诸多社会保障是否到位,事实上是一个现代社会自我定义的重要标准,也是关系行政伦理的重要议题:生活于现代社会,基本保障是毫无疑义应当享有的。当基本保障产生动摇,也就必然会影响个体对生活状态的稳定预期以及对所处社会状态的信心,而人心的安定泰然,又是走向成熟社会必不可少的心理支撑。
养老焦虑,需要系统性措施来纾解,民生为本的价值引领当始终高悬。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