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人的姓氏名字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7-12 21:11:16
中国人古代的姓名构成与现代有一些轻微的差异。严格来说,中国人的姓名由姓、氏、名、字这四个部分组成。经常看电视剧比如《三国演义》都会看到屏幕上打出类似“曹操 字孟德”的注释,到底这四部分有什么区别,又有怎么样的由来呢?
一、姓氏
(一)姓
现代提到“姓”,大多数人都会把“姓氏”合称,但其实“姓”和“氏”是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在母系社会,人类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为了区分族群有了一个统一的标识,这就是“姓”。故而最早从母为姓。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本义:标志家族系统的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由于重体力工作为男性,社会由母系转换成父系,孩子开始跟随父亲姓,但是由于父亲的姓是从母亲而来,因此有大量的姓为女旁。有时我们听到一些上古大姓,甚至包括“姓”字本身,都是女字旁,比如姬、姜、姚、嬴等。
(二)氏
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后来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在周之前,姓和氏的区分很严格。姓表示了家族的由来,而氏可以随着居住地和官职等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司马、司徒”等就来自于官职,“宋、鲁、卫、赵”等来自于居住地,“巫、陶、商”等来自于职业。在《通志·氏族略序》中有“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的记载。但发展到秦汉之后,姓氏慢慢归于一谈,皆从父,用以标识家族,也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二、名字
(一)名
“名”可以说是姓、氏、名、字中最低贱的存在了,它只是为了区分个人,通俗来讲,“名”就是喊得应就可以,阿猫阿狗都可以有名,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名和字的区别在很多文献写得很明白,如《礼记·檀弓上》所言“幼名,冠字”,人在出生的时候无名无字,出生三个月之后,会起名,这就是“乳名”。这是在成年进入社会之前供长辈使用的称呼。所以在正式社交场合直呼其名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而在成年之后,行冠礼,《礼记·士冠礼》有“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的记载,进入社会需要一个供平辈、晚辈人称呼的新叫法,就有了“字”。
(二)字
字不同于名。在正式场合,为表尊重,都是呼人之表字。《礼记·曲礼上》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贵族男子二十岁时(成年)行加冠之仪而取表字,女子出嫁(成年)之时可以盘发插笄(簪子)了,也要取字。所以后来亦称女子许嫁为“字”,如:待字闺中,字人,等等。取字的规矩最初是囿于上层社会的圈子,但后来渐渐打破了界限。
在表字的时候通常有这么几种传统:
1.矛盾式。字与名互补,比如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愈”有超越,而他的表字便是“退之”。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2.并列式。如: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3.辅助式。像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郑樵,宇渔仲,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4.扩充式。比如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陆羽,字鸿渐,《周易》日:“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字对名作了解释。
5.延伸式。像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而晚唐时的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很多我们日常习以为常的现象细究之下都有很多可深挖的文化渊源,这大概就是生活在文明古国的一种幸运。希望这些内容对于广大考生扩充公共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