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背景介绍】
一、政策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二、何为“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从实践角度看,军民融合包括“军转民”和“民参军”两种产业模式。“军转民”是指军事工业的民用生产,军事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拓宽了产业发展空间,并助力产业能力提升。“民参军”即民营企业、民营资本,或者以民品为主的国资进入军工行业,实现民用产品和技术、社会资本、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广泛参与,为军工发展添砖加瓦,补上短板。
三、发展现状
上个世纪80年代,在国家经济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主要强调“军转民”,但这种单一的转化势必会受到资源供给、市场需求和国家调节的约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成熟,“军民一体化”成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出现的新模式,军民融合从技术到资本开始了全面结合。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正处在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面临诸多难题: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和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有共识难落实等问题突出,军民融合整体效益与巨大潜力亟待挖掘和进一步发挥。
【题目预测】
8月25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的第11、12颗组网卫星。预计到2020年左右,我国将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实现全球服务能力。有人认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化堪称军民融合的典范,对此你怎么看?
【题目解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卫星定位系统,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成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之一,其取得的辉煌成就确实令人骄傲。从最初的军事用途,到后来向民间开放,至今日“北斗+”产品在交通、铁路、测绘、航运、气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彰显了军民融合下的巨大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则不可以养兵。”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又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保障。富国与强军,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因此,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之路成为当下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必由之路。一方面, “军转民”带来持续的经济红利。正如“北斗”在军民融合战略下,开放军用频率,提高了民用定位的精确度,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北斗+”产品逐步向更多行业渗透,应运而生了许多新兴业态,诸如无人驾驶技术、共享单车、移动支付、智慧城市等极大地丰富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民参军”的产业模式助力国防事业。通过军民深度融合,将民用技术、科技人才、社会资本等引入军工,合理协调配置军民两大系统的现有资源,能有效解决原有中国军工资产的效率问题,促进创新,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纵观整个“北斗”产业链,民营企业由于体制灵活,创新性强,成为北斗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凭借先进的技术实力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为“北斗”提供了精密的系统支持和稳定的硬件设备,加快了“北斗”超赶GPS的进程。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1.渠道不够畅通、缺乏公平竞争环境使得很多民营企业无法享受到与军工企业同等优惠的政策;2.思想观念转变不够彻底,一部分央企为了规避风险不愿意和中小企业合作,甚至对民营企业有着实质性歧视;3.体制机制改革跟不上步伐,军民两大系统各自为政、建设相互脱节,加之中小民企获取和知晓相应军用标准的信息较为滞后,以及重重的行政审批,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的进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促进军民融合,进而实现强军的总目标,国家必须放低姿态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首先,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减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门槛吸纳更多民营企业进入到军民融合行列;其次,做好宏观调控,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军工企业改革和并购,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吸引民营资本的加入,使军工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再次,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军民融合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以保障军转民的顺利实施;最后,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引入高层次人才,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推动跨界融合创新。
责编:许小莉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