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口诀:“感前具形”,取各个阶段的第一个字,帮助大家记忆。
在第一阶段,也就是感知运动阶段,我们需要掌握的有两点:第一,这一阶段的儿童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通过动作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以此来认识外界。第二,在这一阶段,尤其是9~12个月的时候,儿童可以形成客体永恒性,也叫做客体永久性,不具备这一思维能力的儿童,在物体离开视线之后,会认为该物体没有了,消失了。而具备客体永久性的儿童,在物体离开视线之后会去寻找该物体。在这一部分,儿童形成客体永恒性的时间是一个高频考点。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我们需要掌握四点。第一点,“万物有灵论”,也叫做“泛灵论”,具体表现为儿童认为万事万物,例如桌椅板凳等等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常常看到很多小女孩会把掉在地上的娃娃抱起来,安慰她不哭不哭。第二点,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三山实验”,即在一张桌子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模型,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拍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第三,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例如当儿童已经掌握“A?”的时候,儿童无法回答。第四,没有守恒的概念,将同样质量的水,倒入不同的量杯中,一个量杯高而窄,一个量杯宽而矮,因此形成了一个较高的水平面和一个较低的水平面,问儿童两个量杯中,哪一杯水比较多时,儿童选择水平面高的那一杯。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分别属于小学和初高中的年龄阶段,在我们幼儿园教师资格中很少涉及,不作为重点,简单了解即可。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以上四个阶段顺序不可以改变,但是可以加速或者延迟。每个阶段有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该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各阶段前后连续,每个阶段是整合的,有整体性。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