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作为一门考察综合能力的科目,其涉及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这对我们来时就是比较难的,但是同时作为一门过关型的考试,我们是可以去分析它考试中的大分值的题型,保证我们在考试中能够轻松的应付这一类知识点很多的考试类型。下面就以考试中常考的三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涵义:
(1)“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2)“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其次,检查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出发点。
2.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2)学生是发展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3.学生观知识点扩展: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顺序性是一个身心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点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规律的;身心发展点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点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婴儿期和青春期身高体重的发展较其他时期快得多,学生感知觉发展比思维觉发展早点多;互补性例如盲人的听觉比较发达;个体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之间点身心发展存在着速度和水平的不同。例如:
(1)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学生在发展点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性)。
(2)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3)王老师深入了解班上每个同学点情况,并根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这种做法表明王老师具有( A )
A学生发展点差异性 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C学生发展的平衡性 D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二、教师观
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点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主素质点使命。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潜能的开发者。教师工作作为一门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
1.现代教师角色转变:
(1)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点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变成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观知识点扩展:
福乐和布朗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因为他会很重视自己在学生、同事、领导心目中的地位。(2)关注情境阶段。这样一时期老师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学生学习的情境,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点提高,关系班集体建设,关心备课是否充分等。(3)关注学生阶段。这一阶段老师可以关注到学生,教师能考虑到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此,能否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学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责编:赵紫雯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