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中心
制定精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学习者传递学习目标,并为学习评价作好准备。在不同的学习范围内用目标分类的方法来计划和准备,使教学、学习和评价变得更为有效。
2.在教学前明确学习者具有的能力
所有行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已有的能力、知识结构及其预期日标。学习已有的知识及其认知方式是从事更高层次水平认知学习的基础。
3.教学水平应与学习者的接受水平相一致
为了使教学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保持一致或相互适应,要根据概念和原理的特点来组织学科教学内容。
4.用联系未来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
学生直接的需求和对未来职业选择的需求构成学习的主要动力。一个有创意的阐述可以激起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为了使学习兴趣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考虑学习者的动机是主要的因素。
5.帮助学习者在学习中构建“理想的模式”
事先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可通过事先指定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材料来达到目的。帮助学生提前理解教学内容,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建立认识倾向和诱导出教学设计模式。
6.对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分解
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次轻重,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成较小的、易完成的学习单位,以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确保学习者获得学习成就感。
7.提高教学媒体的应用控制能力
根据教与学、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共同需要,教师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应选择适当的时机,使用时可借助多种媒体实现某种特殊的需要。
8.运用多种教学活动方式
各种教学活动能延长学生的注意广度,使他们保持更耐久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风格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水平、教学情绪对促进教学都有很大帮助。
9.创造对学习有利的环境
外部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习者注意力的唤醒水平。学习环境应该贴近现实生活情景,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效果最好。在学习过程中应安排不同的题目,以避免学习中发生疲劳。
10.设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风格
关于练习与复习的一个主要原则是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应有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被用于练习。运用不同感觉方式和教学媒体刺激感官和有意义的练习活动可增加学习的可缩性和学习的迁移性。
11.为学习者的反应提供即时的反馈
即刻知道学生回答得正确或错误对继续学习的动机可起到一定的作用。课外自学项目、实际练习、组织讨论以及计算机辅助学习之类的工作都能直接对学生给出反馈。
12.总结教学与后续学习相联系
完善的总结和概述对于教学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作为学习者重复或复习其所学知识的重要线索。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人类的生活学习的联系日益密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给教学设计带来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观点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将会汲取新思想、新方法,必将实现更高层次的整合发展。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