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德育目标和内容是德育理论的基本问题。德育目标就是讨论德育所要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德育目标是中小学德育的首要问题,它制约着整个中小学德育活动及其进程。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是中小学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概述
(一)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定义
德育目标就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它是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教育目的对人的政治、思想、道德、个性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划,是培养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教育目的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保证。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照德育目标的要求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德育内容最直接地体现了德育目标,并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
德育目标的确立是德育的首要问题,它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和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德育效果的检测与评定,对整个德育过程具有导向、选择、协调、激励的作用。
(二)确定德育目标与内容的依据
制约德育目标、内容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1.国家对培养人的需要是确定德育目标、内容的根本依据
国家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确定小学德育目标、内容的根本依据。国家培养人的需要一般包括政治需要和经济需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随着国家发展的形势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说,随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不同,德育的培养目标与内容也就发生相应的变化。
2.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适应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发展
德育目标、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发展是直接相关联的。小学德育面对的对象是当今时代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品德价值观都具有当今时代的特征。从社会方面看,人的需要是社会需要的主观形式;从人的发展方面看,人的需要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因而德育不能离开社会需要来讲人的需要,也不能离开人的需要讲社会需要。在制定德育目标、内容时,应该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现状,以他们现有的发展状况为基础设定,并通过德育促进其发展。
3.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要求
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协调性时期,在确定德育目标、内容时,必须考虑到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水平,然后确定德育目标和内容的重点和要求。如果德育目标、内容一般化,会使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如何使德育工作落在实处呢?这要求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除总体性、一般性的目标、内容要求外,还要有层次目标和内容的序列。
4.确定德育目标、内容要有科学理论提供的依据
德育目标、内容是由人来制定、设计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论认识,也就有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世界观,于是也就有不同的德育目标、内容的设计。所以,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二、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体系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德育纲要》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形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具体说,小学德育目标体系按照五大要素的结构,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道德教育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意志、品格。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应包括:
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热爱生活,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真诚友爱,礼貌待人。要教育学生树立心目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师生、睦邻友好相待。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
3.勤奋学习,热爱科学。要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勤劳俭朴,孝敬父母。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养成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在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不盲目消费,在家庭中要尊敬、热爱、关心父母,听从他们正确的教导和指点。
5.遵守公德,严于律己。要教育学生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和社会公德,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小主人。
(二)法纪素质目标
教育学生知道国家法律中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并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要求,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通过教育使学生理解,纪律是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保证,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交通规则是政府制定的法规,要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从小养成遵守法纪的品质,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使他们逐步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懂得知法和护法的关系,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
(三)心理素质目标
1.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正直、宽厚、有同情心,使他们懂得做人要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知道讲信用、守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知道为人要正直、宽厚的道理。有同情心是良好的心理品质之一。
2.教育学生要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使他们知道这些良好的意志和品质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品质。
3.教育学生自尊、自信、自主,学会生活自理,自觉学习。
4.教育学生确立时效观念,重视质量,勇于创新,要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品质。
(四)思想素质目标
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和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集体中能互帮互助,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积极参加集体的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
2.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祖国的建设、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知道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道理,要热爱劳动,初步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3.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初步培养全面发展地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政治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品质。
1.要教育小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的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具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要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新中国,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果。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
3.要教育学生知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初步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我国小学德育内容
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规定了应当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具体规定了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应掌握的思想与道德规范等。它是进行德育的依据,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条件。
目前,我国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一)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教育的要点是:
第一,对小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训练他们的行为举止。
第二,遵守社会公德。
第三,自觉遵守纪律。
(二)道德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打好做人的基础,不仅是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道德教育的要点是:
第一,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学生正直、善良、宽容、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的良好品质。
第二,家庭美德教育。主要包括对学生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及文明礼貌的教育。
第三,社会公德教育。教育学生注重仪表,维护尊严;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真诚友爱,礼貌待人。
第四,环境道德教育。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知识、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行为的教育,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和保护环境道德技能的教育。
(三)心理素质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交往心理。即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现代社会需要人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和相互依存的观念。
第二,学习心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并掌握如何有效学习和思考的技能。这包括学习动力激励、学习环节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指导、学习中的心理卫生指导等。
第三,个性心理。主要包括自尊自爱、独立自主、开拓进取教育,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青春期教育及坚强意志、耐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训练等。
(四)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对故土、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恒无价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新时期我国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要点是:
第一,对小学生进行有关祖国常识的教育,增强小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
第二,加强历史和国情教育,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责任感。
第三,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情感培养规律和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集体主义教育
在我国现阶段,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集体主义教育是小学德育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之一。
集体主义教育的要点是:
第一,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价值观。
第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六)革命思想和革命传统教育
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对培养接班人的要求。
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对小学生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包括:
1.教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2.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3.教育学生把远大理想与个人当前的学习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七)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要从小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要为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人生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要点是:
第一,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认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的教育。
第二,政治基本常识教育。
(八)民主与法制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度的民主,需要人民积极参与和发挥创造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民主与法制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用法制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才能保障民主,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小学生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就是要教育好每个学生,使他们长大以后,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民主与法制教育的要点是:
第一,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和参与意识。
第二,加强法律常识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九)劳动创造的教育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幸福生活之源。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劳动观点的教育,要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的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劳动创造教育的要点:
第一,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
第二,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和劳动成果。
第三,勤奋学习,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新风尚。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