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教师资格 > 教育知识

湖南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辅导: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11-04 19:50:19

   第三节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建设所达到的最高水平。班主任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主要力量和得力助手,担负着将班级培养成为班集体的重任。实践证明,一个班集体形成的快慢,学生思想品德和整体素质的优劣,与班主任的工作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班主任必须了解班集体的特点,熟悉班集体形成的过程,掌握和探索组织、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和途径。
 
  一、班集体的特征
 
  班集体是指为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育目的而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基层学生集体,是一个班学生群众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殊形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共同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就是依据教育方针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总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在受教育者思想和行为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优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有了共同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集体成员便会在认识和行为上保持一致;如果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失去凝聚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奋斗目标。
 
  (二)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由他们担任班级干部,组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他们是集体共同奋斗目标的积极实践者,是全班学生的带动力量。小学班集体核心主要由班委会这一组织形式体现出来,此外还包括少先队和其他学生组织,以及各种活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他们在集体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力量,他们既是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又是班级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各项任务的执行者。有了强有力的集体核心,班主任工作就会得心应手,班级将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体。
 
  (三)严格的组织纪律
 
  一个优良的班集体给人的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就在于这个集体的全体成员步调一致,这种“步调一致”得益于严格的组织纪律。严格的纪律表现为小学生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所谓规章制度,是一个集体为了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订的规则和法则,是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也是这个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要建立优良班集体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校规校纪,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由全班学生讨论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全体同学共同遵守,严格执行。
 
  (四)公正的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控制个人或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积极的、正确的舆论能起到明辨是非、祛邪扶正、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促进作用,而消极的、错误的舆论则会起到混淆是非、涣散人心、毒化风气的不良作用。在正确的舆论面前,集体成员会自觉地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行为,把个人置于集体之中,从而促进每个成员健康成长。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培养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使之成为进行道德评价和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加速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五)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良班集体的又一重要特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班集体团结的纽带,离开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建立班集体是不可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班集体中包括三种类型,即垂直关系(师生关系)、水平关系(学生相互间的关系)、点面关系(学生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班集体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这三种人际关系的总称,它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集体彼此尊重、互相促进,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和条件,同时又保持着各自的特性和相对独立性。
 
  二、班集体的形成过程
 
  班集体形成的过程,大致要经过初建班集体阶段、核心初步形成阶段、班集体建成阶段。班集体的形成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了解这一发展过程,有利于班主任加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
 
  (一)初建班集体阶段
 
  开学伊始,几十个来源不同、情况各异的同学走在一起,一个新的班级就应运而生了。这个时候,班级是一个松散的群体,没有组织结构,没有约束机制,也没有共同的行为目标,同学之间相互生疏,尚未建立稳固的情感纽带,同学问在形式上已属于同一班级,但实际上是独立的个体,班级仍为一个松散体系。这一阶段由于刚刚组建,班级尚处于无序状态,因此需要强有力的规范、纪律来促使班级有序化。
 
  在这个阶段,由于班级的治理机构没有建立,班级活动和治理时时处处依靠班主任的决策指挥,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发展,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一个松散的群体组建成一个具有一定归属感和凝聚力的班集体,就成为班主任的首要任务。
 
  (二)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彼此产生了信任。班级的临时负责人和积极分子在各种活动中开始发挥作用,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能,并逐步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班级的骨干力量,即核心,班主任开始依靠班集体和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发挥教育功能。
 
  (三)班集体建成阶段
 
  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班级学生群体已经形成为班集体。班集体建成的重要标志是:班集体有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各司其职,能主动工作,已成为坚强有力、团结和谐、独立开展工作的领导核心。班级的目标已转化为广大同学自己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班风基本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强,集体已成为教育的主体,班级成员的发展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三、班集体建设的原则
 
  在班集体建设研究和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关于班集体建设的重要认识,这些认识可以作为班集体建设的原则,掌握这些原则有助于班主任正确建设班集体。
 
  (一)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的是“以生为本”的思想。学校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指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只有在学生发展需要得到普遍满足的班级组织中,班集体的特征才会显现,班集体建设目标才会实现。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班集体的重要特征是班级成员把这个组织看成是自己的组织,这个组织的目标是自己的目标,这个组织的规范反映的是班级组织成员自己的要求。集体是以成员的主体性存在为前提的,因此,班集体建设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三)民主性原则
 
  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必然要求民主性。有民主性才能反映学生的发展需要,才能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民主性为以生为本思想的贯彻、保证学生在班级组织中的主体地位提供了条件。
 
  (四)开放性原则
 
  民主必然是开放性的,民主倡导多样化,开放才有多样化。班集体不是一个封闭的集体,班集体的活力在于它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班集体在生动的社会生活中汲取养料,又能自主应对复杂多样化的环境。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关心身边的事情,关心学校的发展,关心家庭的发展,关心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从开放的环境中汲取营养,增强对自己、对他人、对班集体、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培养建设班集体的方法
 
  和谐班集体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只有通过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班主任的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才能逐步地培养和建立起来。以下对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作以介绍。
 
  (一)确立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
 
  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条件。班主任应以正确的管理思想为依据,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同学生一道讨论,提出合理的奋斗目标。
 
  确立班级奋斗目标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方向性原则
 
  班级的奋斗目标是全班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是全班统一认识和行动的纲领,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学校培养目标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体现,也是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因此,确立班级奋斗目标一定要考虑到方向性。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制订的班级奋斗目标要符合班级实际情况,应能够反映本班学生发展的实际要求和实际发展可能性。
 
  3.激励性原则
 
  目标是一种激励因素,合适的目标能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确定的班级奋斗目标要有号召力,要具体形象、生动鲜明、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要起到催人奋进的作用。
 
  4.层次性原则
 
  班级奋斗目标应该体现出层次性,目标分为近景目标、中景目标和远景目标。近景目标是结合本班、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步骤落实在班集体近阶段的具体任务而要达到的目标。远景目标是班集体成员在某个学习阶段经过努力奋斗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对学生以后工作和生活有积极影响的目标。中景目标是介于两者之间。在制订目标时,要将远景目标分解成中景目标、近景目标,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实现一个目标后立即又提出一个更高的目标,这样才能推动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二)建立强有力的班集体领导核心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在班级建设中起着组织管理和示范带头作用。认真选拔、培养班干部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建立班集体领导核心,关键是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1.班级干部的选拔
 
  选拔班级干部是建立班集体领导核心的组织保证,因此,要把那些优秀学生选拔到班委会中来。选拔的班干部应符合如下标准:(1)思想进步,愿意为同学服务。(2)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组织能力强。(3)具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群众基础好。(4)学习认真刻苦,文化课成绩优良。(5)处处以身作则,能起模范带头作用。
 
  选拔班干部应在全面了解、综合考查的基础上进行。新生刚入校时,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然后指定临时负责人。临时负责人不宜太多,只要能维持班级的正常运转就行。待条件成熟后,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民主选举产生正式的班干部。
 
  2.班级干部的培养
 
  班干部选定了不一定就会做好班级工作,班主任还要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班干部培养包括集中培训、分散指导和在工作中锻炼三种形式。班主任要选送班干部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干部专题讲授班级教育、管理知识和工作理论。另外,班主任还可以请高年级的学生干部向班委会成员介绍经验。分散指导是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对学生干部给予个别指导。班干部也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积累经验,所以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要信任、尊重学生干部,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以提高工作能力。
 
  (三)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维护班集体正常秩序和实现班集体目标的基本保证。班主任在班级的组建阶段,就要着手根据本班的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常规制度;二是为建立班级良好的教学秩序而制订的课堂纪律及评比制度;三是清洁卫生制度,包括室内、室外环境的清扫和保洁;四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帮助学生妥善安排一天时间的学习、活动、睡眠的规定。
 
  制订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就是组织学生共同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性的过程。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制订班级规章制度要体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规定,并结合班上实际组织讨论,以提高对所制订的规章制度的认识,形成共识,成为内驱力,使其具有权威性。这些规章制度既不能与学校规章制度相违背,又应有利于学校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既要考虑到在本班的有效性,又不能影响其他班级的学习和生活;既要强硬,有惩罚措施,又不能有体罚、变相体罚等不符合教育法规要求的条文。
 
  第二,制订班级规章制度要经过全班师生反复讨论,认真研究确定。内容要明确、具体,要求要科学合理,文字要准确、简练、易懂、易记又易行。
 
  第三,规章制度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会丧失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使学生无所适从,以致造成班级秩序混乱。
 
  第四,班级规章制度一经制订,就应组织学生反复学习,坚决贯彻执行,使其成为学生的行动指南,并通过检查督促、评比、表彰等措施,使其充分发挥规范学生行为、调节各种关系、形成和巩固班集体的作用。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集体舆论,就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言论和意见,是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和发展班集体的巨大力量。班风是一个班集体大多数人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意志情感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促进班集体发展的必要条件。班风是在班集体舆论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从树立正确舆论到培养良好的班风,再到形成优良的班级传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班集体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班主任要积极引导
 
  正确的舆论环境首先来自班主任平时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增强学生的行为自控能力。
 
  2.树立榜样,示范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学生模仿性强,对榜样的学习,常常可以在班级内形成一个共同的心理氛围,这是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的起始。班主任要抓住班级中的典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示范、引导学生的行为,使之成为全班大部分同学的行为风范。
 
  3.充分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作用
 
  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黑板报、墙报、专栏、班级日志、班级网络主页、班会等形式,开展问题讨论,宣传主流的价值观念,使正确的集体舆论得以张扬巩固。
 
  (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班集体中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意味着班集体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同学之间有共同语言,彼此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友爱。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能有效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能增强班主任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建立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班级教育管理的目标,又是形成班集体的重要手段。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两类:一是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二是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在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交往应注意三个问题:
 
  1.交往的导向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既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又是一种师生关系。因此,教师既要时刻注意把与学生的交往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2.交往的民主性。在新时期,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日趋强烈,所以,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要尽量在民主的气氛中进行,遇事多与学生商量,在讨论中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切忌以势压人。
 
  3.交往的示范性。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同时也是给学生做人际交往的“示范”,因此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方式要正确规范,切忌做“吃喝拿要”等违规、庸俗化的事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班级人际关系最基本的结构。形成一个互尊互助、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是组织和建设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班主任在指导班级内学生交往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树立班干部群体的良好形象。在同学关系中,班干部的形象是建立良好同学关系的重要因素。班干部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协调好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班主任要教育班干部,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同时还要教育全体同学理解班干部的工作难处,积极支持和配合班干部做好工作,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在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个性独特的学生,他们的言行表现出与班级大多数人不协调,对集体持冷漠态度。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要调动班干部和其他学生,帮助他们调整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于班级中另外存在的一些不关心集体的学生,班主任要积极采用集体教育的方法,让他们感到集体的可爱和温暖,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班级活动。
 
  3.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非正式群体是针对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指以个人喜好为基础,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若干学生自发结合在一起的小群体。在一个班级内常常会存在着多个由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小群体,从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来看,非正式群体可分为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班主任要运用妥善的教育方法,引导他们扩大交友范围,扬长避短,将个人的情感融于集体之中,共同维护班级和谐的局面。
 
  4.创造友谊情境,指导学生交往。班主任要悉心创设友好交往的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不善交往的学生介入交往,并让他们懂得互助友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应该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同时应使学生懂得友谊和竞争的关系,提倡友好竞争,提倡合作基础上的竞争。
 
  总之,在形成互尊互助、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对所有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并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使整个班集体充满友谊和爱。

责编:ylm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