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教育的过程。
1.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
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一)古代教育
1.古代中国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一是礼;二是乐;三是射;四是御;五是书;六是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度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2.古代印度
3.古代埃及
4.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偶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大主教学校担当,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其次是骑士教育。中世纪也有世俗教育,学习文法、修辞、天文、历法、算术等实用知识,但神学也是主修课程。三次产业革命,蒸汽机,电汽化自动化。
(二)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三)近代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四)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二次大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科学技术的革
命魔术般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