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知识点
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舆论力量与人们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道德规范是一种分辨善恶的尺度。
2、道德行为与品德都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前者是指个人作出的、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儿童初期出现的道德行为也可能是无意的偶然表现,或仅仅是模仿他人的结果,是极不稳定的,因此也不能就说他们已经具备了某种品德,但它又是形成品德的前奏。
3、当个人行为由道德观念支配而仍未形成品德之前的道德表现可以称之为道德性。品德是道德性发展高级阶段的表现。
4、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有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等几方面心理成分。(知、情、意、行)。
5、道德动机是道德行为的依据。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使这两者加以沟通并加以实现有赖于道德意志。
6、对于道德结构成分的作用,历来存在着唯智派与行为派之争。唯智派认为,人的品德主要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行为派认为人格只是一定动作的总和,是我们各种习惯的最终产物、。
7、道德感和良心的培育:人们进行善恶评价要产生种种情绪体验,或激动、振奋、羡慕、自豪。。感到满意、自慰、羞耻、内疚、;自尊感、荣辱感、友谊感、爱国主义等。
8、道德感从表现形式上看,大致分为:1、直觉的道德感2、想象性的道德感3、伦理性的道德感、
9、移情是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与体验,青少年的移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
10、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的养成:斯拉文娜对儿童进行行为方式的指导很有必要。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在遇到这类情况时,教师首先应当肯定他们的动机,而后指出思考不周、行为不当的问题。
11、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外部强化往往有更大的作用,因而显得不可少。
12、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研究。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