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环球网校教师招聘频道整理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与个性,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因此,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七个方面具体阐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兰亭集序》是一篇为数不多的书文并称、珠联璧合的千古美文,它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一次盛会。暮春之初,天阴气清,东晋时期的一时俊杰汇集于此,曲水流觞,寄情山水“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意溢于海。”在赏景之余,王羲之由山水之乐引发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学习此文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功底,丰富文学感悟力,在热爱大自然的同时增进学生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进而挖掘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的教学则始于对学生的认知。
高中学生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在语文方面已具备了相当的语文积累,具有较丰富的语文专业素养,基本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学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对于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行独立的学习与探究。在文言文的学习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能和文言知识,可以通过工具书和注释对文意进行初步的梳理,但是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文章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把握还是不够准确。通过本文的学习要力争学生熟练运用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一种高雅的人文追求和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 加强语文积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提高语文素养、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道德修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写作手法,并能自主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精读与口读,分析文章重点词句,口蝗语言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写作背景,感知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当时玄学之风“虚妄之说”的抵制,启发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为:通过多次诵读,理解文章大意,着重把握作者的感情是如何从“乐”转为“痛”的;难点是:通过文章的学习,深刻理解文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生死观。
学贵在得法,好的教法与学法是迅速提高整节课学习效率的法宝,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我制定了以下教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评点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等。
好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运用,下面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在这一节课中我会以故事的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床快婿这个典故吗?如果不知道,那就请听老师一言,话说东晋时期有个矿层叫郗鉴,他的女儿待字闺中,于是他派他的学生去当时属名门望族的王导家选女婿,王导的儿子们一听说便都正襟危坐,一副严肃的样子,唯有一个儿子斜卧在房间的东床,袒胸露腹,一副泰然自处的样子。这个学生回去后便如实回禀矿层,矿层激动地说:“那东床之人便 是我的乘龙快婿!”而这个东床之人便 是本文的作者王羲之,进而导入课题。
通过故事的方式导入旨在引发学生对于作者的兴趣,并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文内容,我首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教师对朗读方法提出要求并进行范读(师读),然后请学生在写景部分找出几大乐事,分小组讨论,与同学分享。
本环节旨在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理清课文的脉络和结构,找出文中贤人、良辰、美景、掌心、乐事这和乐为下文作者的情绪掌握作铺垫。
(三)品词析句,解难答惑。
在此环节,我首先提出问题:1、文章写景和抒情部分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大家能不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2、作者上半部分写了几大乐事,行文以“信可乐也”作结,其感情基调是快乐的、悠闲的;但到“若夫人之相与”突然笔锋斗转进入抒情部分,以“痛”字作结,其感情基调是悲哀的、学生的。
接下来重点把握作者由乐转痛的写法。
文章从“行可乐也”一直到“岂不痛哉”其感情的变化是随着对象而变化的。不管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还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都只是对于自然的体悟,但到了“人之相与”之后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栽”的感慨,这是对人生的思考,由自然联想到人生是一种哲学的转换,这种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更突显出越是美丽的东西越难永恒,一句“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更是让古今多少多少人陷入无尽的悲哀。
(四)发掘内涵,洞察意图。
我将带领学生读最后一段,并提出问题:作者有没有一痛到底?同学们对于“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一句怎么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我会对学生进行时代背景的补充和重点字词的点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这一生死观在当时的社会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东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有志之士报国无门,主张积极入世的儒家受到压制,所以玄学盛行,社会上流行“清行玄谈”之风,消极处世成为主流,但此时王羲之却一反常态,以一种超越世俗的姿态坚决抵制虚妄的生死观,喊出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时代强音,更激发后人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文章千古流芳的原因。
(五)作业小结
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提高他们的人生思想境界,所以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司马迁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于人生观的问题,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尽相同,那么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呢?留与同学课后思考,下一节课讨论。
好的板书是一本微型的教科书,为了能够清楚地反映文章结构,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