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教师资格 > 教育知识

《颜氏家训》教育思想探究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8-02 22:50:01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 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 人颇有影响,《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

《颜 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纪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还 在它的《文章》篇中,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张。颜之推很重视文学。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说法,并从 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包括学问、口辩、作文等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对于文学的功用,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用,他也肯定 文学具有愉悦耳目、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他的文章内容真实,文笔平易近人,具有一种独特的朴质风 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 《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 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 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因此, 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

一、提倡及早施教

《颜 氏家训》中提倡家庭教育要及早实施,务失时机。颜之推非常重视儿童教育,特别是儿童的早期教育。在《颜氏家训·勉学》中:“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 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坐失良机。

颜 之推在强调儿童教育的同时,还提出了胎教。他认为,头条件的家庭可以进行胎教。《颜氏家训·教子》:“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 味,以礼节之。”这里所谓的胎教,不是使腹中的胎儿听音乐、诗歌等来增加智力,而是使胎儿的母亲避开邪视妄听,饮食娱乐要有节制。

在 颜之推看来,儿童早期心理与思维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年幼的儿童还处于“体性未定”的发展期,足具可塑性,易于潜移默化。 他还自述自身学习体验以记忆力在不同年龄阶段间的强烈对比来证实早期学习与教育的良好效果。因此颜之推声称“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

我 国古代教育思想素有“早谕教”的理念。颜之推以一种极为朴素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对于这种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充分的阐发。这也与我们现在提倡的早期教育理论 有相通之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孩子的早期教育对今后的发展是最基础的作用,要想有所发展,基础必须坚实。

二、严慈结合思想

在 家庭教育实践中,对子女是严教还是慈爱,是摆在所有父母面前的重要现实问题。颜之推在继承前代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独立思考与教子实践,对这个问题作 出了极具启发意义的回答。他强调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采取刚柔相济的手段,将严格要求与体贴的慈爱结合起来。他指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 矣。”父母对待子女,如能既有威严又有慈爱,把严格的要求和细致入微的关怀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子女对待父母就自然会尊敬、孝顺,家庭教育也就能取得的 效果。颜之推认为,为父要有父亲的威严,不该与子女过分亲昵、不分礼节;同时父亲必须给子女以爱抚、关心,不能让父子之爱过于简略。颜之推的这种辩证的 “严而有慈”的教育主张,在今天看来仍然是相当科学合理的。

颜 之推极力反对一味地宠爱子女。他认为,如果父母只知道爱而不知道教,对子女的饮食行为任其所欲,听其所为,该批评的不批评,反而表扬,应规诫的不规诫,却 予以奖赏,长此以往,子女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等到他们已经形成骄横散漫的习气时,父母却又以粗暴的体罚手段对待他们,这样做既不能使其改邪归正,也不能 使自己树立威信,而且还伤害了二者之间的感情,子女最终坠为道德败坏者。

针 对溺爱子女的情况,颜之推认为,为了教育好孩子,训督是需要的,甚至不惜用体罚手段。在他看来,“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 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所以颜之推提出,只有严格的教育,子女才能成器,并以治病为喻加以说明,这里的“汤药针艾”就是颜之推所主张的体罚。

颜 之推主张在充满严而慈爱的教育下使用体罚与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他强调使用体罚的范围,即孩子在年幼时可塑性大,可适当地使用体 罚,而且把督训也摆在了较高的位置。对孩子的错误不仅要体罚,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训导,讲道理,从认知上改变孩子的错误观点。在这一方面,他又超越了行 为主义,与认知行为主义有一定的联系。

三、推行道德教育的思想

颜 之推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的代表,极力维护士大夫的统治地位,强调以孝悌为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承袭了儒家孝悌仁义的传统思想。他认为,家庭是道德教化的主 要场所,树立仁义的信念是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父母必须对子女时时、事事进行道德教化。颜之推引用谚语“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作为例证,认为要使子女 成为一个具有封建思想道德的人,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就必须要进行道德教化。

颜 之推认为,要教育子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长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子女做好表率。道德教育的方法应该以“风化”的方式进行,“夫 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这是一种自然的仿效,不需要丝毫强制,是一种通过长辈道德行为的示范,使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 成所要求德行的教育过程,即以身示教,而非长篇说教。这与现代教育理论中的榜样示范法相类似。

四、提出学习艺术须由天分的教育思想

颜 之推说:“夫学者,贵能博闻也。”正是基于博习致用的治学立场,他不仅强调了儒家五经的伦理、知识以及习为文章的学习,还深入论述了琴、棋、书、画等士大 夫生活所需要的技艺能力的学习问题,否则便会见闻狭隘、头脑闭塞。颜之推称这些教育内容为“杂艺”。他对“杂艺”学习问题的阐述反映了他的艺术教育主张。 他意识到某些方面的早期艺术教育需要基于个人良好的天赋。他自称幼时学习书法,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最终因缺乏天赋,难能长进。对于艺术的学习,颜之推 认为“不须过精”,否则“常为人所役”,成为负担或者累赘。他主张艺术教育的目的或者意义在于娱乐身心、陶冶性灵。

颜 之推关于通过艺术活动以娱心畅情的思想虽然不只是针对幼童而言,但是这不会影响它对于早期艺术教育的指导意义。艺术领域的早期教育教学是激发和培养儿童审 美意识与感知能力的基本途径。现代儿童艺术教育的科学理念,主张儿童在其艺术学习中不能只拘泥于技能的单一训练与学习,而更应该关注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天 性表达、性情体验。当前社会上,许多孩子在成人们的驱使下对于艺术特长学习与技能竞赛的热衷与追逐,往往走了急功近利和贪慕虚荣的怪圈,这正是对于颜氏艺 术教育思想的背离。颜之推关于艺术学习的精良需有赖于一定的禀赋,也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当然,颜之推认为艺术的学习不必过于精专,否则受制于人,这是携带 着当时社会的一种职业偏见。

颜之推的教育与家庭教育思想以及 其所著的《颜氏家训》,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颜之推的家训不仅是中国古代家教文化的范本与源头,其关于早期教育与儿童教育以及所提出的教育思想 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公讲师侯婷婷介绍说,历代学者对《颜氏家训》评价很高。诸如:“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北齐 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盲言龟鉴,凡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此书虽辞质义直,然皆本之孝弟,推以事君上,处朋友乡党 之间,其归要不悖六经,而旁贯百氏。至辨析援证,咸有根据;自当启悟来世,不但可训思鲁、愍楚辈(即颜之推之子辈)而已”。“乃若书之传,以褆身,以范 俗,为今代人文风化之助,则不独颜氏一家之训乎尔!”“余观《颜氏家训》,其谊正,其意备,其为言也,近而不俚,切而不激,足令顽秀并遵,贤愚共晓”。从 这些历代学者对《颜氏家训》的评价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颜氏家训》对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其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当然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也必 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对《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同时在研究和借鉴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为建设科学 的当代教育理论服务。

责编:ylm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