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音乐教案《玛依拉》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8-09 15:40:4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够举例说出身边存在的信息。
2. 学会判断信息所具有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建立起对信息及其特征的感性认识,不断提高自己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举例身边已有的信息,逐步自己的信息素养,增加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举例说出身边的信息及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
能够根据描述正确判断出体现出信息哪方面的特征。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一段人民生活、节日的视频与照片,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做一个总结
教师设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个民族?
教师总结:哈萨克族。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欣赏哈萨克族歌曲《玛依拉》
教师设问:同学们能从歌曲中感受到什么?你认为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教师总结:“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又善于歌唱,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她美妙的歌声,这首歌曲就是在描绘这位姑娘,歌曲曲调轻盈明快,把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2.再次欣赏歌曲并跟随旋律哼唱
教师设问: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总结:激动、兴奋、欢快、活泼的情绪一般都与快速度相配合。田园风的,比较抒情的则往往采用适中的速度。而颂赞地、挽歌、悲伤地、沉痛的回忆等,则多与慢速度相配合。
3.学习演唱歌曲《玛依拉》
①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进行哼唱,并画下认为的难点。
②请同学们提出在哼唱时发现的难点。
③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一一解答,着重讲解附点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并带领同学们击打节奏,更直观的体会附点节奏型。
④学生跟随钢琴完整演唱。
4.最后欣赏歌曲,并跟随视频带着情感演唱
5.延伸学习
欣赏由《玛依拉》创作改变的《玛依拉变奏曲》
教师设问:为何将改编后的歌曲称为变奏曲?具体是哪里发生了变化?演唱方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改编后的歌曲与原歌曲主旋律基本一致,只是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是在原歌曲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所以称为变奏,这也是变奏曲的概念。《玛依拉变奏曲》主要是在歌曲反复的时候发生的变化,演唱方式加入了花腔的技巧。在增加难度的同时,也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
环节三:拓展训练
教师弹奏不同的节奏型,学生记写,尤其注重对本节课新掌握的节奏型的听写。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