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第四部分
(一)终止
一首乐曲、一个段落或乐思的结束,叫做终止。和声的终止,就是标志着这些不同层次的结构在停顿或结束时的和声进行。
在大小调风格的多声部音乐中,终止的构成虽然往往是旋律、节奏、和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和声却是终止的主要标志。这是和声结构功能的体现,是为那个时代的音乐风格所决定的。
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已经积累并整理出一套相当完善的和声语汇,终止式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们就像人类语言的句法和标点符号那样,起到组织音乐语言的作用,并适应各种语义表达。形形色色的和声终止式,被安放在各种具有停顿或结束意义的结构部位上,使音乐中那些层次不同的局部,既互相区分又有机地衔接起来。
二、终止的类别和应用终止的类别,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划分。
1.结构分类乐段,是音乐中具有相对完整曲式的最小单位,是构成一切较大型、复杂曲式的基础。乐段的终止,在音乐语言中具有典型的意义。
从和声终止在乐段中结构地位来看,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形态。
(1)结束终止(简称终止)这是以收拢性的和声进行在乐段结束部位构成的停顿。其结束的完满程度,要根据终止式和声进行的各种条件而定。例58最后的六拍,是由V--I构成的结束终止。
(2)中间终止(半终止)
这是以开放性和声进行在乐段内部所构成的停顿,一般应与结束终止形成响应。例58第三、四小节中I--V的进行是极为典型的。
(3)补充终止有时,在结束终止之后,再增加一组收拢性的和声进行,叫做补充终止。它可以使乐段得到延长,主和弦更加巩固。
2.和声分类根据和声进行的性质,终止式又可划分正格终止、变格终止两大类别。
(1)正格终止由V--I的和声进行构成的结束终止,叫做正格终止。在音乐文献中,除了像例58那样的由V、I两个原位三和弦构成的正格终止外,更常见的是用V级的七和弦代替三和弦,以求得属和弦对于主和弦的更积极的倾向和支持。例59第二、三小节及其以后例子,都属于这样的情况。IV--V--I的和声进行所构成的结束终止,叫做复式正格终止。这样的终止如同复式正格进行一样,由于其特殊的紧张度和丰满性,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IV级三和弦也常为II6或II所代替,如例61。例58例59例60例61
凡是由开放性的正格进行、复式正格进行所构成的中间终止,都叫做正格半终止。参看前面已经讲过的例58第三、四小节。
(2)变格终止IV--I的和声进行所构成的结束终止,叫做变格终止(例62)V--IV--I的和声进行所构成的结束终止,叫做复式变格终止(例63).凡是由开放性的变格进行、复式变格进行所构成的中间终止,都叫做变格半终止(例62)。
在古典主义和早期浪漫主义的音乐中,变格终止有时以补充终止的形式出现(例59)。它的独立意义,远逊于正格终止。直至19世纪中叶,欧洲各民族乐派兴盛之后,各种形态的变格终止才逐渐流行起来。
3.语义分类各种形态和类别的终止,在实际应用都存在着完满程度的差异。这要取决于终止式和声进行的力度,结束和弦的节拍地位、排列、重复音等多种因素的情况。
按四部和声写作的一般规范,完满的终止,必须由四、五度关系的和声进行构成,低音作四、五度跳进;作为结束弦的I,必须处于强拍、原位、根音旋律位置并有稳定呈示的足够时值。
凡不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者,均属于不完满终止。例64
半终止本身就是不稳定的,不必再做完满或不完满的区分。但影响终止完满性各种因素,在半终止内仍然会发生作用,使半终止的中间停顿感也存在程度上的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也是人类传递思想感情信息的一种语言。它在语义很多微妙的感觉,往往就通过像终止式语义分类中这种更细微变化而表现出来的。
终止的结构分类、和声分类、语义分类,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终止的解剖,是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所以,当我们在分析、描述某一具体终止结构的时候,绝不可把它们截然分开,而是应当尽可能地把三方面的内容都概括进去。如:例61可叫做不完满的复式正格终止,而例63则是完满的复式变格终止,等等。
三、书面习作示范课题:为旋律配和声的终止设计指定的旋律:例65
合理的终止设计,必须以正确的旋律分析为前提。当理解了这条a小调的旋律结构,是带补充结尾的两句乐段之后,和声终止的设计就容易着手了。
半终止划在第四小节。B音配V级和弦,前一小节的D音只有IV三和弦一种选择,这是一个正格半终止。
结束终止是第七、八小节。这里的和弦选择,可从结束音倒着往前思考:A音配I,B音配V,D音配IV,得到一个复式正格终止。
最后的长音A可以有I和IV两种选择,正好配置一个IV--I的变格补充终止。例66
在以上终止和声设计的基础上,再经和弦选择的补充完善,低声部的编写,内声部的填充,便获得了如下的四部和声方案。例67两点说明:
(1)声部排列法从第五小节第二拍上由密集变为开放,是为了适应旋律音C到F的向上四度跳进。这样的改变,确保了内声部经终如一的平稳进行。
(2)第七、八小节终止的处理,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次中音声部导音(V的三音#G)上行的自然倾向,同时也是为了避免V--I的四部同向,第八小节的I采取了省略五音的不完全形式。如果导音#G作三度下行到I的五音E,I就可以获得完整的结构。
责编:赵紫雯
上一篇: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十一
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十三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