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科尔伯格道德理论与皮亚杰道德理论
在教师招聘笔试的考试的备考过程中,很多同学容易将科尔伯格的道德理论和皮亚杰的道德理论弄混,今天针对这问题,为大家进行对比讲解,以便大家合理备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我们把它简称为三水平六阶段,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具体如下所示:
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表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的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习俗水平(9—16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治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中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思考。再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得道义高于一切。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皮亚杰道德理论,皮亚杰对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道德情感与道德判断两个方面。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编造儿童对偶故事同儿童交谈,考察儿童关于公正、责任、欺骗、奖励等道德发展问题,得出了三大研究成果,写成《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5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5—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的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真题再现】
1.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
A.甲同学错误大 B.乙同学错误大 C.两者都没错 D.两者错误一样大
【答案】A
2.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 )时期的特征。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成规前期
【答案】B
以上就是对于科尔伯格道德理论与皮亚杰道德理论的相关解读,在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可以运用关键词记忆法,注意年龄对应的阶段,将知识点融会贯通,顺利通过教师招聘,取得理想的成绩。
责编:ylm
上一篇:湖南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下一篇:湖南大班主题活动《幼儿园》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