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与指导。教育学与其他许多社会科学一样,有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历史。说它漫长,是因为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哲就有对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述和精辟见解;说它短暂,是因为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它只有不到200年的历史。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儒家的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人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孔子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克己复礼为仁”),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
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这一教学主张要求师者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务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他还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2.墨家的墨翟
先秦时期以墨翟(约公元前468一前376年)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由于政治思想和社会观念的不同,墨家与儒家的教育主张也有所不同。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墨子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把“有道者劝以教人”作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根本措施,认为从事教育工作是有功于天下的。他提出强教于人,以强力为教育要求。这种强力精神反映了墨子以教育改良社会的强烈要求。墨子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贤士”、“兼士”和“义侠”,以备担当治国利民、兼爱相利的职责,成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才。墨子认为这些人才是否在位,对国家的治乱兴衰有决定性的影响。
总之,墨家的教育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大大突破了儒家“六艺”的范畴。不过墨家全盘否定了“礼”、“乐”的价值,不适当地“非乐”,不加分析的反对音乐文化和一切文娱活动,忽视音乐教育与美育在陶冶道德品质和审美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这当然也是片面的。
3.道家的老子和庄子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所以长期不为教育理论所关注。其实道家的许多教育思想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先秦道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是老庄学派,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其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
(1)文化堕落论
老子认为,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道德、法令以及一切智慧的表现,都是与“道”
背离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人类社会堕落的标志。而教育正是以传授文化为任务,因此被看成是促使人类堕落的工具。
(2)“弃圣绝智”论
老子认为,人性“复归”的途径是“弃圣绝智”,即毁灭文化,取消教育。因此,他认为教育只是把人引向错误,从根本上否定教育的作用,故主张“绝学”。
(3)人性“复归”论
老子认为人性从无知无欲到有知有欲,即从无私到有私,乃是对人类本性的背叛,教育则加速了这种背叛的趋势。如果说老子也赞成有某种教育,那么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庄子则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否定文化教育价值的思想。
总的来说,贯穿老庄学派文化教育思想的是虚无主义和蒙昧主义,是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但是在另一个侧面,它尖锐地揭露了统治阶级道德的虚伪性,以幻想的形式表达了个性自由的企望,这在当时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学记》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一文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言简意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学记》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教育文献,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被称为中国“教育学的雏形”。它对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揭示和表述了许多重要教育原理。如“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尊师敬道”、“启发教学”等。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要求“时
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劳逸结合。《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主张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主张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t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已经达到很高的认识水平。
责编:ylm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