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教育,指的是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是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原始教育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从原始人的群居,到原始社会末期,大约有百万年之久。在这个阶段中,教育逐渐从原始的自发状态,发展为内容比较丰富的具有―定自学性的劳动。
①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的不分化性。
原始教育完全融于生产过程,在生产实践中进行直接反映生产的发展并立即作用于生产,任何一种生产经验的产生、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即刻转化为教育的新鲜内容,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又反过来促进生产的扩大和发展。
②教育的平等性。
在原始社会无论男女老少,每个社会成员都可受教育。同时,这种教育也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同时进行的,因为那时还没有专门的学校,教育的内容十分贫乏。
③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贫乏性和简单性。
原始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相融合,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语言处于萌芽状态,极其简单。因此,模仿成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后来,随着语言的逐步发展,便口耳相传.效果也随之提高。
(2)古代社会的教育
①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a.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
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地形态。
b.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
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较之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类型上逐渐增多,在内容上也日益丰富,并且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但是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仍然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c.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教育具有阶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
第二,教育具有道统性,天道、神道、人道往往合而为一,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
第三,教育具有等级性,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劳动人民的子弟无权接受教育;
第四,教育具有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
第五,教育具有刻板性,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比较单一,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第六,教育具有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
②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a.古代中国
学校萌芽。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序”;一类是“校”。
西周的教育。教育特点: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学校教育制度已发展的比较完备,并有了“国学”“乡学”之分。“六艺”是西周各级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儒墨两家的影响最大,成为当时的显学。稷下学官是养士的一个缩影,虽然由齐国提供教学活动的经费,但它基本上是私学,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其特点是学术自由。
西汉时期的教育。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了当时最高教育机构——太学。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者郡县学。
隋唐时期的教育。选士制度采取科举制。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
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这时期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宋代,书院盛行,著名的六大书院有有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模式。
b.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教师。佛教的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c.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d.古希腊、罗马教育
古希腊教育。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著名的教育体系。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古罗马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共和后期,罗马存在两种学校,即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拉丁修辞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e.中世纪西欧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f.文艺复兴时的欧洲教育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
主要特点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倡导人的个性解放。
(3)近代社会的教育
主要是指欧洲产业革命以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一直到19 世纪大约300 年期间的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变化,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国家强化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19 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国家并不重视。19 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随后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②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逐渐具有了实用性和功利性的世俗教育的性质,这使得教育得以从教会中分离出来,尤其是摆脱宗教的控制,在一些国家,宗教和政党不得干预学校教育。
③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 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变革,社会上需要大量的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统治阶级逐渐加强了初等教育的推广,并随之发展为义务性的教育。
④教育的法制化。
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鲜明特点就是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及规定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做到依法治教。
(4)现代社会的教育
①资本主义教育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意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生产工人。一方面,教育教学活动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机器大工业的生产,也为劳动人民提供了入学的机会。
②社会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权由劳动人民掌握,教育不再具有阶级性,教育成为促进全体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工具。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主要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可以从事体力劳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20 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包括以下及各方面。
主要特征:
a.教育的终身化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入职后的教育要统一起来,“活到老、学到老”,教育应该贯彻于人的一生。
b.教育的全民化
所谓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c.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教育民主化的内涵包括: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的自由化、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教育活动和教育内容组织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多元化是对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主要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多元化以及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发展趋势。
e.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最新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