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按照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幼儿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阶段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特殊的质,阶段与阶段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幼儿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3.不平衡性。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对同一个体而言的。首先表现在心理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完全相同的。其次,个体整个心理面貌变化是非等速的。幼儿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4.差异性。尽管儿童心理发展都要按照基本的方向、顺序进行,都会经历共同的路线,但事实上,每个儿童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幼儿,针对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幼儿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幼儿自由地发展。
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1)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①遗传素质——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②生理成熟——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2)环境和教育提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①社会环境可以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③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2.主观因素: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