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迷箱实验
实验1: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按下按钮,则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自发学会了按按钮。
这个实验比“给狗狗摇铃喂食”的巴普洛夫实验更进了一步,建立行为。何为学习?就是指将行为与操作者的需求建立相倚性联系。换句话说,使行为者感觉到“行为”与“奖励”是有联系的。只要通过将行为与奖励不断重复、建立联系,就可以培养起操作者的行为模式。
实验2: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小白鼠不按下按钮,则箱子通电。结果:小白鼠学会了按按钮。
但遗憾的是,一旦箱子不再通电,小白鼠按按钮的行为迅速消失。“惩罚”,作为奖励的邪恶双生子,可以迅速建立行为模式。然而,惩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它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惩罚消失,则行为模式也会迅速消失。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本规律
这部分知识点是一个重点,也是广大考生在做题过程中易混淆的知识点。考生需要重点进行区分,这里也通过辅以例子来帮助大家更好理解。
1.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班级里有个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某堂课上举手发言了,老师即使对她进行了表扬,该名同学日后举手发言的次数不断增加。
2.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例如,班级里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扰乱课堂秩序,授课教师就对他进行批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学生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
3.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某位学生总是在课堂上调皮捣乱,教师总对他进行批评;当他不调皮捣乱时,教师就不再批评该名学生了。教师不再批评学生就是为了增加其良好行为(认真听课等)出现的概率。
4.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例如,家里的小孩儿在同家长无理取闹,家长越注意孩子,孩子哭闹越厉害;相反,如果对小孩儿不予理睬,稍微一段时间,小孩儿无理取闹的行为就停止了。
三、试题再现
1.【2015年试题】【判断题】负强化的实质就是惩罚。( )
解析:该题是错误的。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的刺激,而惩罚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其次,负强化是能够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而惩罚是以消除或抑制反应为目的的过程。
责编:李思
上一篇:湖南皮亚杰知识大集结
下一篇:湖南斯金纳强化理论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