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教育学常考简答题总结
本文主要是关于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考的教育学简答题总结,希望可以给正在准备考试的你带来帮助。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
2.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具体体现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口诀】两权一目的(两圈一亩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体现在: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顺序性人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教学上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②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身心发展不同的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有针对性。③不平衡性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是不均衡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适时而教,抓住关键期。④互补性个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因此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⑤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具有不同的特点,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
5.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①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③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④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口诀】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6.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③人们的教育思想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口诀】社会和个人两方面
。
7.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课程标准的概念: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口诀】概念+结构+作用。
8.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③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④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口诀】双基+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9.教学过程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 ①认识的间接性②认识的交往性③认识的教育性④有领导的认识【口诀】建(间接性)交(交往性)育人。
10.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①激发学习动机②领会知识③巩固知识④运用知识⑤检查知识【口诀】一动机四知识
11.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①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 ④结构合理⑤语言艺术⑥气氛热烈⑦板书有序⑧态度从容【口诀】明确内容;方法合理;语言热烈;板书从容
12.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③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口诀】主(主动性)抓(抓重点)情境(设置情境),培方法(培养思维方法)
1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口诀】小联(联系实际)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输技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
14.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①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②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③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⑤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口诀】依学生,依目标,依内容,依媒体,依自身。
[page]
15.班级授课制优缺点
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作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口诀】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16.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①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②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⑤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⑥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口诀】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
1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口诀】环境+个性+课程
18.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口诀】新知识+旧知识+心向
1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②知识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③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学生观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学习观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③学习的情境性
20.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口诀】马里奥班委
21.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①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③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教授学习方法【口诀】有结构,有内容,有方法促进迁移
2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①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②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③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④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⑤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情绪与情感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①情绪变化受情感制约,而情感又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得到体现。②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③情绪和情感是两种彼此难以分离的心理现象,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
2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社会文化因素③家庭因素④学校教育因素⑤个人主观因素【口诀】万能答案因素类:遗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24.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外部条件① 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 同伴群体④学校教育内部条件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识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5.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①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的榜样③利用群体约定④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⑤价值辨析
【口诀】服榜样、约奖励、价辨析
26.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口诀】强道德、加实践、持统一、律自己
2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口诀】一分为二创条件,提高自我扬优点
28.中学德育的途径
①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②社会实践活动③课外活动④共青团组织的活动⑤班会、校会、周会、晨会⑥班主任工作【口诀】一教(教学)二班(班会+班主任工作)三活(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29.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①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②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③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0.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 开展微格教学③进行专门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口诀】看别人,看自己,多联系,多反思
责编:李思
上一篇:湖南浅谈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
下一篇:湖南儒墨两家教育思想汇总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