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教学
1、教学是什么?
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
2、教学的含义是什么?
(1)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为根本目的的活动。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简述教学的意义是什么?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第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第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5、关于教学过程的思想?
大约公元前6世纪,我国教育家孔子把学习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礼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古罗马的教育家昆体良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
《论演说家的教育》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 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席勒 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即五段教学法;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教学过程的规律有哪几个方面?(熟知具体内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4)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动作用相结合。
7、简述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这一规律?
直接经验是就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了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以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以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实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既要防止过分强调系统知识传授,又要防止过分重视学生个经验的积累。
8、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统一于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 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前提条件。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信赖于他们的智力的发展。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既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又要探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9、简述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了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互规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的关系,既要避免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又要避免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10、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
(1)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具有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主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第二、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第三、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体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学生是人,在学习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动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受学生本人的兴趣、需要、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第二、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具有独立性、创造性。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培养人的使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又要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作用。
11、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引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2、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主要有科学性与教育性、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3、什么是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所事物,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14、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具。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学中的直观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是的疑难,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
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良好的表象或想象,也可以起直观作用。
15、如何运用启发性原则进行教学?
启发性原则是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思维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非不发”
《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不达。”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是启发式教学
16、如何运用巩固性原则进行教学?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夸美纽斯提出了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
17、如何运用循序渐进原则进行教学?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要作到:
第一、按教材的系统进行教学。
第二、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第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学记》中的“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即指循序渐进原则)
18、简述教师如何运用因材施教的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送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特点。然后有目的的因材施教。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朱熹把孔子的教学经验概况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才“概括为因材施教
19、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贯彻这一原由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实际、当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实际。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实验、参观和实习等活动。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为技能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学以致用,加强训练,使学生在应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技能。
20、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主要依据是:
(1)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的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条件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1、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法、实践活动法。
四、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五、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22、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
2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点?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
(1)优点第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第二、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三、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四、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2不足: 第一、难以因材施教。
第二、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缺乏灵活性。
2、班级授课制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形式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3、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
4、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主要有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
2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一)备课,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钻研教材;
(2)了解学生;
(3)设计教法;
2、写好三9种计划:
(1)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2)单元计划;
(3)课时计划。 即(教案,讲义式、提纲式、综合式)
(二)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上好一堂课注意以下具体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组织有效。5、体验积极。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布置作业要注意的问题是:
第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第二,作业的分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
第三,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四)课外辅导,主要有课外辅导和个别辅导两种
(五)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基本作用是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
25、为了提高课外辅导的质量,教师要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
(2)要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使学生有问题可问。
(4)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
26、教学评价的种类有哪些?
(1)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水平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作出鉴定。
(2)根据评价对象,可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
(3)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进行评定。
绝对性评价是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
27、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
(1)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等。
测验法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测验有口试、笔试、操作测验等多种具有方法,其中笔试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2)衡量测验目的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果、难度与区分度。
(3)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考查和考试。
考查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等。
考试一般是指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
考察与考试的结果一般都量化为分数显示出来,
计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责编:李思
上一篇: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七)
下一篇:湖南认知主义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