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háng)伍 便(pián)宜 着(zhá0)装 少不更(gěng)事
B.造诣(yì) 校(xià0)对 珐(fà)琅 茕(qióng)茕孑立
C.蟊(má0)贼 弹劾(hé) 勖(xù)勉 鲜(xiān)有所闻
D.圭臬(niè) 肖(xià0)像 迤(yǐ)逦 咄(duō)咄逼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嗔怪 博弈 清澈见底 鞭辟人里
B.夜宵 边陲 涣然冰释 稳操胜券
C.遒劲 晋升 搬师回朝 返璞归真
D.诀窍 蓬松 不谋而合 崭露头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5.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活泼的小精灵。这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着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
A.琴音似水
B.琴音遐想
C.琴声悠扬
D.琴声如风
二、语言文字运用(12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夕阳西下,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富于想象,意境奇美,如《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突破时空局限,憧憬与亲友秉烛欢谈的场景。杜牧则善用绝句讽咏史事,寄托心志,如《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
(4)《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的和乐情景。
7.从所给的备选词中,为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4分)
(备选词:①缅怀②怀恋③向往④期望⑤赞美⑥赞扬⑦崇拜⑧崇尚)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时代如何变化,人们心底对真善美的a 是一致的,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而催人奋发、感人肺腑、激人坚定的红歌所表达的对革命英雄的—上,对红色历史的c ,对幸福生活的d ,正是代表了这样一种主流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应填的词是(只填词的序号).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更多特岗教师考试相关资料请关注教师资格网
三、文章阅读(36分)
(一)科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文化时间
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
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有删改)
8.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早提出的观点
C.相当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10.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对事件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宋庆礼,沼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注】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翔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景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日:“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日‘专’,请谥日‘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日:“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日“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仍充岭南采访使充:代理
B.庆礼躬至其境躬:亲自
C.遂罢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翔政理乖方乖:背离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3分)
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③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④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古村的雨
这样的村庄,已经不多了。它们的渐渐消失,几乎必然。无论人们再怎样刻意保护,还是敌不过时间的力量。当然,古老的村庄现在在江、浙、皖还有几座,但是它与周围的一切显然已失去了时代的联系。它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它陈列在那儿,每一块石头,甚至每一棵树,都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
沿着兰江南行,不久就可以到达郭洞村。村庄周围有石头垒成的围墙,出入村庄需要通过一道石门,这是村庄设置的关隘,不仅说明村庄在过去为了安全而壁垒森严,而且说明村庄封闭式的生活特性。村庄与外界的关联是隐藏的,采用一种不敞开的保守姿态,过着自足的生活。掩藏村庄的还有围墙外繁茂的树木。这些树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樟、槐、榆、松,它们对村庄长年累月的遮蔽,使村庄更加隐秘在一种古老氛围之中。这是某种具有审美性和理想的乌托邦式的遮蔽,它让我们想起当年的武陵桃花源。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只有一道小小的门与外面世界交通,这不是“桃花源”的范式吗?难怪这个村庄又叫郭洞村,所谓“洞在青溪何处边”,外面的人要想走进村庄,莫非亦要打探哪儿才有幽密的通道?
不过,我们走进村庄毫无困难,而村庄的情形也并不像桃花源。它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明清风格的民居,大多白墙青瓦。高高笔直的风火墙,连成一片,隔断了村庄上面的天空,下面则是狭窄的巷道,巷道连接了村庄每一座门户。由于这些门户总是长久关闭着,巷道便空虚而冷寂,因此在村庄我们能够看到“屋舍俨然”,却不能看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这样一来,村庄无疑增加了更多的私密性质。
于是,我们只好将眼流连在村庄的外表形式上。我们的手指着白墙上面各种形状的漏窗,还有镶嵌在一座座门楼上的砖雕,以及无数的镂花木雕,我们完全明白了,所有这些无一不是通过能工巧匠的机杼之心,在乡民们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态度外面装饰了一层“艺术”,从而借了这精致典雅的形式,来蕴藉他们自己紧闭的生活理想。也许,我们就这样不经意地走进了村庄的本质。
实际上,自从这里成为外来者观看之地,村庄的功能就日渐萎缩了,它不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似乎这一二百年的精雕细作,便为了今天观看和欣赏的需要。甚至连村庄自身也愿意将村庄当作一件古旧的艺术品,连同隐藏在它背后的心情和趣味态度,一起博得一种叫做“文化”的评价和青睐。因此,它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这不仅说明它与“桃花源”不好相比,而且也与它那幽闭的本质产生了矛盾。因此,我们后将看到,人在这样的村庄中,已不像往昔那样隐藏,而是退出了村庄之外。没有气息,没有生活表情,没有人的日常活动,村庄就蜕变成空壳和废墟。这时候,村庄正好以“文化”的名义,命名为“原始生态村”。外来者为了一种“文化”而来。他们长驱直入。到处探头探脑,然后带着餍足的心情,回到现代世界中打几个文化饱嗝。
只有那个春天的早晨,村庄上空,开始飘落微雨,通往村庄的石子路上,一位穿蓑衣戴箬笠的老农民,牵扯了他唯一的那条耕牛走向村外时,身后留下了一串湿漉漉的蹄声,村庄才真实得让我们多一点感动。
(费振钟)(节选自2001年第9期《散文》,略有改动)
15.从全文看,第1自然段为什么说那些古老村庄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第4自然段末画线句子提到的“村庄的本质”指什么?(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认为郭洞村与“桃花源”比,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4分)
相同点:
不同点:
17.联系全文看,本文以“古村的雨”为题,以“古村微雨图”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8.下面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3分)
A.作者深知古村的消失是历史的必然,又深为古村的封闭保守而痛惜,也对外来的“文化”观赏者表示了强烈的反感
B.郭洞村周围有繁茂的树木,作者对其描写虽着墨不多,却表现出了古村的某种审美韵味,渲染了古老的氛围,又暗示了希望的生机
C.郭洞村的民居很有艺术特色,但作者却不喜欢那些精致典雅的制作,认为它破坏了古村朴素的本色,装饰了保守的内心
D.结尾处作者用淡淡的笔墨勾勒了一幅“古村微雨图”:以雨中石子路上呱嗒呱嗒的蹄声,反衬了古村春晨的宁静
E.作者写“蓑衣”而不是雨衣、“老农”而不是小伙儿、“唯一的耕牛”而不是一群牛,寥寥几笔,写出了古村悠悠的意韵
四、简答题(12分)
19.简述茅盾小说的艺术特征。(6分)
20.语文教学中,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包括哪些?(6分)
五、教案设计(25分)
21.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鹤首徐回,兼传羽杯;榷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新百易教育解析】A项,着(zhu6)装,少不更(gēng)事;B项校(jiào)对;C项鲜(xiǎn)有所闻。
2.C【新百易教育解析】C项“搬师回朝”改为“班师回朝”。
3.D【新百易教育解析】指日可待:不久就可以实现(多指事情、希望等)。含有褒义色彩。这里说的是“世界性大灾难”,故用“指日可待”形容不恰当。
4.B【新百易教育解析】A项中的“青松翠柏”不受季节影响,前面加“一年四季”不妥。C项中“来自”和“慕名而至”重复。D项中“受惠于”用反了,“发现诈骗”后应加中心词。
5.B【新百易教育解析】略
二、语言文字运用
6.(1)断肠人在天涯
(2)塞下秋来风景异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a.③b.⑦C.①d.⑤
三、文章阅读
(一)科技文阅读
8.A【新百易教育解析】B项,根据第四段,文化时间是建立在西方文化里的。C项,从“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这句话可知,文化时间不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D项,“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过于绝对,于文无据。
9.D【新百易教育解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与原文中“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表述正好相反。
10.D【新百易教育解析】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理解能力。“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该句错误。作者认为,钟表的旋转摆动,标志时间的循环往复,而发条的松弛才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二)文言文阅读
11.A【新百易教育解析】A项的“充”是充当、担任的意思。
12.A【新百易教育解析】③是皇上下诏命庆礼在柳城筑营州城;⑤是说为政清严;⑥是为政清严的结果。
13.B【新百易教育解析】本题是对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的考查。B项错误在于不是另选址再建营州城,而是原址再建。
14.【参考答案】(1)然而(宋庆礼)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
(2)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
参考译文:
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被任命为卫县尉。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截断居庸、岳岭、五回等道路,来防备突厥的侵犯,桓彦范特意召请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富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不久宋庆礼升职为大理评事,仍旧担任岭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侵犯掠夺,边远地区很不安定,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和瘴气,从来没有人到过那里。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开元年间.宋庆礼担任河北支度营田使。当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以管控奚、契丹。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都督府移到幽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与唐朝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都督府,侍中宋璄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极力陈述它的好处。于是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充任使者,再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才完成。不久任命宋庆礼御史中丞,兼代理营州都督。宋庆礼开屯田八十余处,并且招集做生意的胡人,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他。但是宋庆礼喜欢举办工程发动劳役,并且多次变化工程计划,议论此事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实际。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对人太苛察就无可用之人,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数以万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为人苦守忠节.是国家的辛劳之臣,一到边疆,历时三十年。在家庭中可享受快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从事农作很艰辛,还能使军粮充实。无不是从事劳苦受辱之事而他却不懈怠,恪守坚贞的原则而竭尽全力,即使其中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请把所议论的。再下发太常寺,希望寻求他平日的行迹,使立谥的典礼不至于因过错而降格。”于是议定谥号为“敬”。
(三)现代文阅读
15.【参考答案】(1)村庄已与周围的一切失去了联系,它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它只是过去村庄的空壳。(2)“村庄的本质”指“紧闭的生活理想”(或“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幽闭”)。
16.【参考答案】相同点: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只有一道小小的门与外面世界交通(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同点:(1)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巷道便空虚而冷寂,不能看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2)郭洞村自愿做一件古旧的艺术品,博得一种叫做“文化”的评价和青睐;“桃花源”没有。
17.【参考答案】平日里,“村庄就蜕变成空壳和废墟”,而在微雨中,古村的本色令作者感动,表达了对古村变化的委婉批评,对古村原本风貌的喜爱。
18.DE【新百易教育解析】A项错在“深为古村的封闭保守而痛惜”.作者痛惜的是村民的开放使古村原本的风貌不存。B项错在“暗示希望的生机”,文中没有暗示希望的生机之意。C项“认为它破坏了古村朴素的本色”。文中没有此意。
四、简答题
19.【参考答案】茅盾小说的艺术特征表现为:(1)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而主要人物又常常是某一阶级的代表;(2)都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物的变化和故事的发展都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3)作品都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既有明确的创作意图.也有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意义。
20.【参考答案】(1)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五、教案设计
21.【参考答案】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通过对景物描写的赏析,把握作者在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之间辗转中力求超脱的努力,体会作者灵魂挣扎的凄苦与无奈。
教学方法与设想
1.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并结合语境理解语句、揣摩语言。
2.围绕“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品味文章清丽的语言,理解作者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把握思路
《荷塘月色》从外在形式和结构上讲,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交代出游的原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文眼,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第二部分由不宁静到游荷塘以寻求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忧愁:由游荷塘到欣赏荷塘上的月色,寻求心灵上的自由世界,有淡淡的喜悦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独白;第三部分:是回到现实世界.惦念江南,欲摆脱“不宁静”,超然物外而不可能,回归室内,是作者由“梦”中回到现实,但朱自清不是一个梦游症患者,他是在清醒的情况下走入“梦”境的,所以可将他这次夜晚出游的经历称为“精神的梦游”。
(二)揣摩语言,进入感情世界
有人认为,文章展现的两幅图景“荷塘月色图”和“江南采莲图”在内容、时间、地点、格调、描写风格上没有关联,因此显出明显的突兀和断裂。请你对这两幅画进行具体的分析,并谈谈自己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1)“荷塘月色图,,中荷花袅娜清丽,明月皎洁清明,清风柔和,画面色调淡雅、素朴清幽。极为宁静,没有现实世界中的喧嚣、复杂,它所象征的世界是自由的,超凡脱俗的,是朦胧缥缈的,是一代知识分子“不宁静”的心态中升华出来的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或者说是朱自清的梦。
画面赏析示例: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赏析:“田田”二字,运用叠词,描述了碧绿的荷叶相连的样子,不仅有一种和缓轻柔的音乐美,而且让人想到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眼中的画面与历史的画面互相叠印,美不胜收。
②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赏析:“明珠”写出了月下荷花晶莹剔透、纤尘不染的美;而“碧天里的星星”写出了荷花在无垠的碧绿荷叶的背景下,在悠悠吹拂的夜风中轻轻闪烁的动态之美。让人想到了《春》里:“(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刚出浴的美人”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想到国色天香的杨玉环,从而想到荷花的淡雅高贵、冰清玉洁之美。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赏析:这个比喻以虚喻实,把轻雾笼罩的荷叶荷花比作梦,使画面虚实相生,如梦如幻,表现了作者沉醉于理想世界的状态。正如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2)“江南采莲图”中红花绿水碧叶、红男绿女蓝天,色调明丽浓郁,情感热烈活泼。采莲是江南的旧俗,那种热闹和风流富有情趣,展现了丰盈饱满、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人性美,是江南水乡文化的显现。江南文化是自由的文化,是自如的文化,是充满生机的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而这正是朱自清的梦中之“梦”。
小结:如果说“荷塘月色图”是一幅清丽淡雅的水墨画.那么“江南采莲图”就是一幅活泼鲜明的水彩画。但是这一静一动,一冷一热里却传递着共同的精神内涵,那就是:自由、和谐、美好。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两幅图画其实都是朱自清先生内心情感的呈现,这正是朱自清所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的“另一个世界”,是心灵的风景而不只是自然的、历史的风景。在写景之中,无处不渗透着作者的情,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了他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从现实中解脱出来的苦闷心情,情与景就是这样水乳交融在一起的。虽是别人的文字,表达的却是作者的情怀。 作者向往的是一股青春活泼的气息。将这种想象中的场景与眼前的荷塘相对照。“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欲摆脱“不宁静”超然物外而不可能,把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对江南采莲盛况的回想,虽暂得解脱,却是“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终还是回到造成不宁静的现实中来。现实的不断干扰,使寻梦成为永远不能实现的遗憾,这也是那个时代人无法越出的牢狱。这种寻找精神家园而不得的悲哀是《荷塘月色》警示人们的主题。
2.有人认为:朱自清所写的荷塘不是平常的荷塘,而是一个虚拟的、理想的荷塘。荷塘月色是真实的存在还是作者理想的物化,你如何理解呢?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荷和月都象征着清洁高雅,这里的荷塘月色是如此的高洁淡雅、自由和谐、静谧朦胧,它显然已经渗透了作者浓浓的内心情感,自然是作者心灵的外化而不是纯粹的真实的存在。钱理群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独处”时的“独语”——与其说在观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深处;与其说他写下的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一切,不如说他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的“另一个世界”一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在现实中,人被命定扮演某个角色,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说的话;而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因此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生发的理想世界。两个世界中,梦的世界在文章里是直接呈现的;现实世界只是“偶尔露峥嵘”。
教学反思
对《荷塘月色》思想感情分析所能抵达的深度,将直接决定课堂终所能达到的高度。钱理群教授所说“梦的世界直接呈现,现实世界只是偶尔露峥嵘”,如何区分“梦”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深入一代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理解荷塘月色对一代知识分子的潜在的深层意义,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绝对不可以轻轻绕过,因为这其实是课堂真正的核心所在。因此,本课时将对文章展现的两幅图景“荷塘月色图”和“江南采莲图”在时间、内容、格调上的割裂进行分析讨论,并终理解这种“冷”与“热”,阳光与阴影的交织,正是一个在社会和生活重压下的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呈现。正是这“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的对立、纠缠,显示着作家灵魂挣扎的凄苦。这样紧扣文章的核心矛盾:“平常的自己”与“超出平常的自己”的割裂;现实的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对峙。不但品味文章如诗如画的语言,感受朦胧清新的意境,更能走入清秀唯美的文笔背后的那个欲求超脱而不得的苦闷的灵魂世界。
责编:李思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