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体育新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代教学中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模式和问题——发现模式。
科学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综合地考虑各种与教学方法的有关因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根据优化的教学思想加以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新课程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的意义上体现出教师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在确定了教学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创造性地应用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体育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新课程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
探讨教学方法的选择,目的在于应用教学方法实现体育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教学基本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也可以说,教师能否依据教学实际正确、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坚持整体性的观点,了解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也了解到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与其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选择出佳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选择教学方法,要依据下列标准: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方向性的意义,体育新课程教学有学期的、单元的、课时的目标,其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对各种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佳的方法。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的指导性因素应是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既应包含体育新课程知识内容的整体性目标,也包括技术技能方面的实践性目标,还包括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方面的目标。教师要掌握相应的教学目标分类知识和方法,能够把教学中抽象的目标分解,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并依此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依据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基本的、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教学方法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方法是内容的运动形式。同时,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的课时内容也不一致,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教学、能力要求也不相同,同样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例如,讲解法与示范法经常用在新授课上,而复习内容则经常采用重复法;动作简单而又不易分解的教材内容,常采用完整法;比较复杂的一般采用分解法;在动作创编的环节又经常采用启发的方法等。教师应该把握各自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特点的教学需要,选择所需要的教学方法。
(三)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技术基础、素质情况和接受能力、动机状态、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等因素。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教学处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例如,学生在体育新课程的初学阶段,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别,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无兴趣等情况,此时宜采用生动的直观方法,或用表演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即使同年级同性别的学生在完成某一动作时,不同的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不同的,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纠正,才能收到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他们所具有的基础知识水平条件的制约。同一年级或同一班级的学生对某种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可能会有很明显的差异;同样,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同样一种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也不相同。教师要能够科学而准确地分析、研究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掌握体育新课程知识、形成技术技能的同时,能够促进身心向更高的水平和阶段发展。
(四)依据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条件主要是指学校教学场馆、设施等,教学条件对教学方法功能的全面发挥也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例如,在舞蹈馆内或体操馆上课,可以减少周围环境无谓的刺激,有助于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技术会更进一步地开拓教学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限度地运用和发挥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五)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其动作示范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技能、个性特长、教学风格特征、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控制能力等方面。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它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并能根据自己的素养条件,丰富和改造现有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
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综合地考虑各种与教学方法的有关因素,合理地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根据优化的教学思想加以组合。从而达到既能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功能作用,也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体育新课程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的意义上取决于教师科学合理、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和水平。
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注意其有效性,保证在选择出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后,还要能够有效地运用,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一)应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客观规律,运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通过教师设计的情境和活动,达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指导思想通常是相通的,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总特征。
(二) 应保证师生双方的协调活动
体育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在运用教学方法时,既应考虑到教师教的活动,又应考虑到学生学的活动。例如,在运用示范法应充分考虑学生如何观察?怎样观察?观察什么?等,如果注意不到就会影响学生学习掌握动作的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是教与学的统一,既包括教师如何传递信息和进行教学组织控制的教法,也包括学生视听、观察和练习的学法,应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师生双方的教与学联结成一个同步协调的活动。
(三)应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与综合运用
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又非常丰富,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又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中,教法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而且还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些因素仅靠单一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无法实现的。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强化、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保持决不是单靠一种教学方法所能奏效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常选择和运用的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和互相配合,从而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性功能。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按照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综合利用现有的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与示范的结合,分解与完整的结合,音乐伴奏与口令的结合、整体与分组的结合等,充分注意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有机联系,博采众长,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效能,使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体现出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的特点。
(四)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外部与内部活动统一
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外部活动表现通常是教师教学中观察的重点,例如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绪是否良好、动作完成的质量如何,从中可以及时获得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力情况以及学习的效果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便于教师及时调控体育教学活动。然而,这种外部活动并不能完全决定学生内部的心理活动,例如,从外部观察学生,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示范动作或领做时的动作,但实际上不见得真正理解了动作的内涵要求和具体要领,有时学生身体在做动作,从眼睛中观察到一种探究或者疑问,教师要及时分析原因,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其中可能有些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能跟上教学的要求,落后于身体运动。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应关注教师的活动,而且必须把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活动,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与身体活动相统一。
(五)应使学生由模仿向创新过渡
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获得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为模仿。如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和学生之间模仿,使学生掌握体育新课程知识技术技能。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应逐渐使学生由"模仿型"向"创造型"过渡,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方法具有双型性,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同时又教会了学生体育新课程的创编方法并能够付诸于实践活动,即通过学生的模仿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术,又通过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获得技能,不仅重视教师传授知识、技术,而且更注重学生独立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创
三、体育新课程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实践性。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紧密相联,体育新课程教学是与身体练习和心理活动分不开的。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身体活动,才能掌握动作技术的概念和形成运动技能,才能通过身体活动达到身心发展的目的。通过教学方法可以传达教育精神,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又是检验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指标,它实质上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能力水平。
(二)双边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一双边活动的方法,它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组合而成的。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制约着学生学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也影响着教师教的方法,例如,教师进行示范,要求学生观察、模仿、分析;教师进行讲解,要求学生玲听、记忆、思考。所以,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不是的简单相加,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师生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活动的特点。
(三)整体性。体育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性能和使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教学条件的万能方法是不存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各种具体方法彼此联系、密切配合、互相补充、不可分割,综合地发挥着整体效能。教师在运用时,应了解各种方法的相互作用,根据教学的需要,相互配合地运用各种方法,使每一种方法的运用都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的一环。只有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发挥其整体效应,才能使教师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四)继承性。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教育者为提高教学实效,非常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其中有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至今仍具生命力,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整理,并借鉴其合理的部分。体育新课程教学方法也和其他教育现象一样,具有继承性。任何新的教学方法不可能从零开始,它必然从多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一切合理的成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赋予新的内涵,终达到教育的成效。
(五)发展性。社会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学校教育对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要求,都是影响教学方法产生与发展的因素。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教学实践是教学方法创造、丰富与完善、多样化的源泉和直接动力。在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时代精神、内容性质和对象特点等客观条件,勇于开拓,推陈出新,使教学方法更能适应教学的实际要求,使教学方法体系逐渐发展和完善。
四、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教”法
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否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与教师的指导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教”法起着组织、讲解、启发、教育等多种作用。在体育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内容。
(一)示范教学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以具体动作或多媒体示范内容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的过程,同时也是运用错误动作的演示来帮助学生克服动作缺点,改进技术动作的方式。动作示范的特点是灵活简便,真实感强,调节度高,针对性强,运用范围广,直观效果好,是体育新课程的教学采用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正确的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起到鼓舞和动员的作用,准确、优美的示范会使学生产生到跃跃欲试的感觉,能为体育新课程教学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示范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示范的目的:
教学示范应突出重点。教师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示范的时间、速度、重点。例如,在新授体育新课程动作时,通常要先做一次完整的、常速的示范,给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而以掌握动作某一部分为目的时,可以做重点示范,并以慢速度进行;在以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时,需要相应地提高示范的幅度和难度;而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时,则应适当降低示范的难度;为了显示动作的关键或难点,还可以做分解的示范。总之,示范教学法的运用,应围绕具体教学任务,突出显示重点内容,以保证学生能集中观察和模仿。
2.示范的动作:
示范的动作要求正确、熟练、优美、合理,并具有感染力,这种基本的要求是指示范动作要按照规格标准完成,力求准确、熟练、轻快、优美,给学生建立一个完美的动作形象。合理是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在学生初学阶段,不能把教师的示范动作变为技术表演,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超出学生可能接受的水平,会使学生产生高不可攀、望尘莫及的思想,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恐俱心理。而在提高阶段,教师的示范要尽可能的表现出较高的水准,并应突出感染力,吸引学生对体育新课程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3.示范的位置和面。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达到示范的目的、要求,教师还应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示范的位置是根据学生的队形、动作结构、学生观察的部位、教学的需要、场地条件要求等因素来决定的。体育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人体活动的规律、动作的结构来确定示范位置。可以在队伍的正面、侧面或斜面,也可以在队伍的后面或中央。在教学中由于动作方位变化多,所以需要教师随时改变自己的示范位置。示范位置要根据示范位置的高低、学生人数的多少,以及队列排面的宽度纵深条件,合理安排好学生的队形和示范方位。示范位置的正确选择,为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提供了前提。
在教学实践中,要使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示范,还必须注意示范面的选择。示范的面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来定。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正面、侧面和镜面示范。
对一些简单的动作,教师可面向学生,采用镜面(正面)示范,学生既可以看清教师的示范,便于模仿,教师也便于观察学生的动作;为了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如教学中的移动,教师也可采用正面示范;
对一些动作方向、路线、结构比较复杂的动作,教师可采用背面示范,以使学生能够顺利地模仿。
为了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侧面示范。
另外,对一些动作结构特别复杂的动作,教师还可以采用多面示范进行教学,并注意示范面转换的方式和时机。
4.示范与讲解的结合。
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是体育新课程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示范是讲解的直观,讲解是示范的抽象与深化。示范是要把所教的内容变为直观的形象,教师做一个正确的示范动作,学生马上就能对所学的动作进行模仿练习,而讲解能够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和具体。因而在教学实践中,示范与讲解经常是结合起来进行的,这有利于直观与思维的紧密结合,扩大直观的效果。结合的形式应根据教学任务、练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在学习新教材时,教师在介绍动作名称后,可先做一次完整的动作示范,使学生了解动作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再讲述所学动作的要领、完成方法以及对动作的要求。必要时可以再做一次补充性示范或强化性示范,以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
在教复习教材时,一般可以采用先讲解后示范的教学方式。在运用时,要求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具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和学习中的易犯错误,做技术性的分析,对关键性的技术环节应做重点讲述,也可讲述产生错误的原因、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方法,提出完成动作的要求与注意事项。在教师示范前可提示学生观察教师动作示范的方法、部位。讲解可以补充示范不易表示的内容,如动作细节、肌肉的感觉等,示范可以补充讲解的不足。在教学中,因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尽力从各方面考虑教学效果问题,即要尽量减少教的时间,增加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可以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直观与抽象进行了紧密的结合,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讲解教学法
讲解教学法是教学中运用语言的一种主要、普遍的形式。它是指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及要求,以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进行练习的方法。
体育新课程教学中运用讲解法应注意以下要求:
1.讲解的目的要明确,要有针对性。教师的讲解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要求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在思想上、技术上或身体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例如,针对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要求讲解,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讲解。在体育新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涉及的范围 (个人、小组、全班),属于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属于个人的问题,个别进行指导。
2.讲解内容要有科学性,还应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讲解时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来确定讲解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在讲解时,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使用生动、简洁、生动语言,便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3.讲解应少而精,要正确使用术语。体育新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从事身体练习,讲解的时间过长,必然影响练习的时间和次数,所以,讲解的语言必须少而精、简而明,要做到"精讲多练"。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经过教师的钻研、加工和提炼,成为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学生明白又便于理解的知识,才是精讲的核心。所谓 "精讲",就是要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语言要精炼准确,表述要清楚。要以短的时间,争取好的讲解效果。
4.讲解要富有启发性。教师讲解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听、看、想、练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
所以然。讲解的启发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5.要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在体育新课程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恰到好处地用简短的语言即刻提示,例如在做基本舞步时,教师会随着学生的动作进行提示和指导,对学生的动作完成给予及时地评价。
(三)完整教学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进行教学的方法。其优点是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不破坏动作的结构和割裂动作之间的联系,缺点是不易很快掌握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完整法一般是在动作比较简单或虽然复杂、如果分解就会破坏动作结构时采用的方法。
体育新课程教学中运用完整法有以下要求:
1.在教简单动作或比较容易掌握的动作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示范后,在教师的领做下,让学生在正常节奏下完整地进行练习。
2.在教比较复杂的动作时,应先突出重点,掌握动作的基础部分,再掌握动作的细节。在教学的开始要让学生先注意粗略地掌握整个动作过程,而后逐步突出动作的主要环节,注意动作的各个要素,如方向、路线、节奏等,进而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细节,以便准确地掌握动作。教师要明确动作的主要环节和细节,在学生完整练习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要求。
3.降低动作的难度,简化动作要求。在开始进行完整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或采用相应的手段降低难度,例如,降低完成动作的速度、放慢动作的节奏、在口令下完成动作等,直至能够按照正常速度或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动作。
(四)分解教学法
分解教学法是指把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或几个段落,然后按部分逐次地练习,直至后比较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其特点是可以简化动作掌握过程,缩短掌握动作的时间,有利于加强动作困难部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信心。
分解法通常在动作较复杂并可分段,而用完整法教学又不易掌握的情况下,或动作的某部分需要较细致地学习时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分解法可分为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两种。
1.纵向分解是按动作技术结构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包括较复杂的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的分解。
纵向分解通常有以下二种形式:
①单纯分解法。即把所教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将各部分学习和掌握后,再综合各部分进行全部的合成学习。如在单个动作教学中,先学手臂动作,再学腿部动作,后将手臂和腿结合起来完成动作。这种单纯分解法适用于动作结构不紧密而各部分又较分明的教学内容。
②递进分解法。即先教学第一部分,再教第二部分,然后第一、二两部分联合起来教学,学生学会后再教第三部分,三部分都学会了,再联合第一、二、三部分进行学习,直至完整地掌握动作。基本掌握后再进行复习;并与前面部分联合起来练习。递进分解法适用于一些动作结构较严密的教材。其中还包括顺进分解法,即按照动作出现的先后顺序先学第一部分,再学第二部分,第一、二部分都学会后,再加教第三部分,如此直接前进,直至完全学会为止。 还包括逆进分解法。这种方法与顺进分解法相反,先学后一部分,逐次增加学到前一部分。
2.横向分解法。这种方法是将动作按身体部位,分为上肢的动作、下肢的动作、躯干的动作等若干部分,分别或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后完整地掌握动作。在体育新课程等教学中常采用这种方法。纵向分解与横向分解在教复杂动作时往往结合起来运用。
3.体育新课程教学中运用分解法应注意以下要求:
①动作的划分要根据教材结构的特点,准确地分成几个部分,以不影响动作的结构特点和不破坏动作各个部分的有机联系为前提,而且应考虑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
② 要使学生明确动作各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位置、作用,以及与其他各部分的联系,并为各部分动作的连接做准备。
③ 运用分解法的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因此,运用分解法的时间不宜过长,要适当地与完整法结合起来运用。避免分解的时间过长,形成分解的动力定型,从而破坏整个动作的连贯性,影响完整动作的掌握。
完整法与分解法在实际教学中是紧密配合的,运用分解法时,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完整掌握动作,也可以对动作的某个环节进行分解教学。两种方法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成为完整-分解-完整的过程,并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学习时间等因素合理运用。
(五)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包括错误动作的预防和纠正两个方面。它们各具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从其的功能来看,预防错误具有超前性,主要表现在学生掌握动作的进程中教师应主动地、超前性地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和错误,为"防患于未然"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手段,可以大大减少纠正的负担。纠正错误具有改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动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地、准确地予以严格的纠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是有机联系的。因为学生掌握动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它们的应用在时空上是紧密接续的,也是相对的。对一个动作的预防措施,很可能是另一个动作的纠正手段,而对前一个动作环节的纠正无疑对后一个环节的正确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首先应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错误的主要原因,选用适当的方法予以预防与纠正。
1 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或因所学动作难度大、运动负荷大而产生畏难、怕苦、怕累、怕受伤等情绪。
② 对所学动作的概念、任务不明确,对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不清楚,或受旧的动作技能的干扰。
③身体训练水平及基本技术水平较差。
④教材内容的安排和教法的选择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差距过大。
⑤教学环境与条件的限制和影响等。
由于产生错误动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看,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和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容易产生错误动作,这个阶段也是纠正错误动作的关键时机。
(2)运用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应注意以下要求
①教师在课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应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从学生和教材的具体实际出发,把握适宜的教法,科学地选配与安排教材内容。实践表明,充分运用和精心设计且行之有效的身体练习或专门性练习,对于学生较快地获得本体感觉、领会动作的要领和完成动作的方法、体会动作的用力顺序和程度、掌握时间与空间的联系、增强学习信心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受到旧的技能干扰时,更具有独特的效果。
②要加强对学生有关学习目的性教育,在使学生理解学习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样才可能集中思想,注意正确动作概念的学习和领会。同时要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一方面始终保证学生有比较高昂的练习积极性,使之充满练习欲望。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灵活应变的能力,把握学生练习的进程,不断调节和组合学生的练习内容,使学生树立信心,不怕困难。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如集体意识、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良好心境等等。这些对于学生顺利地学习和掌握动作,预防错误动作的产生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③教师必须善于观察,找出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在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应力求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实际上,学生错误动作的产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身体训练水平跟不上,或心理状态不平衡造成的。教师在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一定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给学生讲清道理,分析原因。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仅要严格要求,更需要热情帮助,进而使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步改进动作。
④纠正错误动作必须首先抓住主要方面。所谓主要的错误往往总是相对于构成动作的某些环节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完成动作的成功与失败。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动作时产生的主要错误有时可能不止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确定顺序,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去改正,不要同时要求改正几个错误,使学生无所适从。有时学生错误动作虽然表现在这一环节,但产生错误的原因可能在另一个环节。如果教师不分主次就抓不住错误的症结,当然也不可能使错误得到纠正。
⑤ 对于一些主要的错误动作的纠正要做到及时。有时改正一个错误动作比学习一个新动作还要困难。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共同性错误,要暂时停止练习,进行集体纠正。对共同练习中出现在个体身上的错误动作,要区别对待,在可能的情况下,在有目的、有计划、有手段地围绕整体练习的进程中,可以通过诸如转移练习、程序练习、辅助练习的重复过程等,来达到掌握技术动作之要求。
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法是彼此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师在运用时,不应孤立地对待,要看到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作用,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和存在的不同问题,灵活地、相互配合地运用各种方法,使每一个方法的运用都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一环。只有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学”法
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学”的方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学生有目的地反复做某一动作,以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发展身体和掌握技术、技能的方法。实际上是由教师组织和指导下的学生身体练习的过程。
(一)练习法:
体育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与身体练习分不开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遵循认识规律,通过听觉、视觉和运动器官来领会和感知动作的形象、过程、要领和完成的方法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来进行学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体育新课程教学的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练习法在整个体育教学方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练习法的特点大致有两个:
一是时间性。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无论哪一种方法的运用,都必须持续一定的时间。另外,某一练习法的持续时间和转换频率,对终效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是指向性。一种练习法所提供的练习及其要求和组合,都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它的明显指向就是要求练习者必须完成和解决一定的问题。在教学中常用的练习方法主要有: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表演法与比赛法。
1.重复练习法
是指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即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根据动作的基本要求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也是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重复练习法的特点是练习的条件固定和反复进行练习,练习的间歇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重复次数的多少根据学生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和完成动作所需要的练习量,这两者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矛盾。因此,在运用重复练习法时,首先要考虑学生可能承受的运动负荷,在这个基础上规定重复次数,在规定的次数内再对动作的质量做出要求。重复次数究竟以多少为宜涉及的因素很多,如学生个体的体质强弱、练习内容性质的差异等。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练习对增强体质的有效负荷价值问题,单纯从掌握动作出发应用重复练习法是有片面性的,只有把增强体质和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才能正确地运用重复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分为以下两种:
①单一重复练习法是对动作每练习一次就进行休息的反复练习方法。其特点是:动作的练习数量较少,持续时间也较短,因而适用于动作的初学阶段,便于教师观察和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运动负荷也较小。在掌握动作的初学阶段,可在较慢速度、较低要求的情况下进行。
②连续重复练习法是指没有间歇、连续不断地重复练习。这种练习法显著的特点是连续性。在进行体育新课程成套练习多采用此法,连续重复练习法的特点是:练习的持续时间较长或连续重复练习的次数较多,因而具有较大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连续重复练习法不仅有利于加速动作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并且对增强体质、提高神经系统和心肺系统的机能,发展灵敏、协调和耐力素质等都有较大的作用。在动作的初学阶段运用重复练习法时,要控制连续重复的次数,以免负荷过大,过早出现疲劳,影响对动作的改进和掌握。运用连续重复练习法来锻炼身体、发展体能时,应注意连续重复练习的次数或持续时间所具有的运动负荷能适应学生负荷的能力,练习中应安排好适当的间歇。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所能承受负荷的能力和需要,在休息时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逐次或有阶段性地增加连续重复练习的次数或持续时间,或者相反,在连续重复练习的次数或持续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休息时间,必要时也可既增加连续重复练习的次数或持续时间,同时适当减少休息时间。
2.变换练习法
是指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练习的条件变换,改变练习对机体所起作用的某些因素。在教学实践中,通常都是采用变换动作技术的某些要素,如速度、幅度、节奏等,变换动作的形式和动作的组合,变换练习的环境等。由于动作技术的要素的变换,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人体对不断变化的练习环境和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掌握动作技术、提高运动能力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变换练习法是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密切结合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不论是技术难度大的内容,还是技术性不强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变换练习法,但应注意选择安排好变换的条件和间歇后的运动负荷。用于动作教学和改进运动技术水平时,应对变换的条件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变换条件通过练习所起的作用符合练习任务的要求。即在运用变换练习法时,各动作要素及其他有关条件的改变,应有助于更好地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避免由于条件的改变给正确地掌握技能带来不良影响。
3.表演法
表演法是在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特有的“学”法,即运用所学体育新课程的内容,组织学生通过表演进行练习的方法。表演是一种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术技能,在规定的情境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提高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技术技能的能力,特别是对提高学生的机智、灵敏素质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有重要的作用。
表演法的特点是有一定的展示因素和情节,在规定的情境内,可以充分发挥表演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通过表演所预期的目标,因而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表演法对完成某些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用表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择表演应按教学的设计和计划,应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表演是进行练习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种特殊形式的练习完成教学任务,例如,选择一般发展身体的基本动作练习作为展示个人进步幅度的表演;选择配合基本教材作为检验性的表演;选择能使学生大脑皮层达到高度兴奋或高度集中的练习作为集中注意力的表演,选择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或在体力上得到恢复的放松表演等。
② 要控制和调节表演的运动负荷。表演应在教师统一规定下开始。在表演的进行中,教师要观察表演者的行动,及时补充说明表演的方法和要求,并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及时进行评价,使表演能够顺利进行。教师要善于观察与调节表演的活动量,如发现运动负荷不足或过大时,应增减表演活动的紧张程度、次数,扩大或缩小场地,或者进行轮流活动和短时间的休息等。教师应全面观察整个表演的过程,保证表演的顺利进行。
③表演的结束应掌握好时机,公正评价表演的结果。表演是一种或个人或集体性进行的练习方法,目的在于通过表演,调动积极情绪,增加身体练习的趣味性,并通过表演展示活动,增强积极的学习氛围。因此在表演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首先要公正评定表演的结果,对整个表演与个人或集体的表现情况做出讲评,指出在表演过程中的优缺点。对表演中表现好的学生,应提出表扬,对表演的失败者,要多从积极的方面进行鼓励,使学生通过表演受到教育,学得知识和技能。
4.比赛法
比赛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学习基本技能、技术和进行身体练习的方法,主要特点是竞争性强、学生情绪高涨,能促进学生限度地表现出有机体的能力。完成同样的练习,由于存在了竞争性,比赛时的机能变化要比非比赛时大得多。因此,运用比赛法时,对机体机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能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以及在复杂变化、具有竞争因素的条件下,合理运用动作技术技能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完成体育新课程的教学任务。
教学中采用比赛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表演比赛,也可以是教学比赛或专门组织的测验比赛;可以是个人与个人的比赛,双人与双人的比赛、也可以是小组与小组的比赛。按教学的具体任务和动作的性质,可以比动作完成的规范性、比表演的情绪把握的准确性、比对体育新课程的创意、也可以比完成动作的质量或小组学习的成果等。只有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生特点和具体条件,正确灵活地运用各种比赛形式和方法,并在比赛过程中切实贯彻教学的要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比赛法应注意以下要求:
①必须在学生掌握一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赛,进行比赛的练习应符合学生的身体状况。比赛活动通常有一定对抗性,学生在比赛中往往要付出的努力,因此,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基本活动能力和技术技能。当学生对动作还没有完全掌握好、不能运用自如时,一般不要急于进行比赛,因为在动作还未掌握好的情况下比赛,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从如何正确地完成动作转移到力争好的成绩上去,这样容易破坏正确动作的形成,同时由于不能自如地运用技术,而且求胜心切,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②进行比赛的练习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比赛本身不是目的,要使比赛与教学任务紧密结合,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
③要明确比赛规则。规则是保证竞赛进行和收到预期效果的必要条件,一般应根据比赛的类型来运用比赛规则。例如,表演赛、对抗赛、技评赛等就可以自己制定一些简明扼要、便于实施的规则,使比赛能有客观评价的标准。
④分组或分队比赛时,各队实力应大致相等。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技术水平等情况划分竞赛小组。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分队,都应尽量使各队力量均等,这样才能发挥比赛的作用,不能悬殊过大,否则就会影响比赛的效果。
⑤ 正确、公正地评定比赛成绩。这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道德品质培养有很大作用。进行动作质量比赛可以用评分的方法确定成绩。评定成绩一般应放在课中休息时间,以免影响比赛的进行。裁判工作要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只有客观地评定比赛的结果和遵守规则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和起到教育作用,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情绪。
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练习法通常是结合起来运用的,教师应依据教学任务、阶段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选择练习方法。一般来说,各种练习法及其隶属的各种练习组合形式,都有不同的性质指向,有的偏重于学习动作,有的侧重于改进技术,有的有利于发展某些素质,有的则兼而有之,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根据教学任务和具体情况对练习法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在改进某个技术动作的教学时,可以在分解动作进行连续的重复练习的同时,采用变换动作技术的某些要素的练习法,而当动作技术、技能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可采用各种变换练习法进行练习,以利于动作进一步巩固提高。
责编:李思
上一篇:湖南初中语文教师招聘复习资料大全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