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目的括号内)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定了( )。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是( )。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3.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 )。
A.顺向迁移
B.水平迁移
C.正迁移
D.一般迁移
4.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焦虑。
A.学习
B.行为
C.考试
D.适应
5.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 )对学生的影响。
A.知识
B.能力
C.期望
D.方法
6.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7.动作缓慢,动作之间不协调,视觉控制占绝对主导,常感到紧张等活动特点属于( )。
A.操作定向阶段
B.操作模仿阶段
C.操作整合阶段
D.操作熟练阶段
8.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 )学习。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
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法律手段
B.强制手段
C.救济手段
D.武力手段
10.道德水平越高的人,越倾向于按照自己独立的价值观行事,拒绝服从权威而去伤害他
人,这是影响服从因素中的( )。
A.他人的支持
B.行为后果的见解反馈
C.行为后果的声音反馈
D.个性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目的括号内)
1.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 )。
A.自上而下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E.水平迁移
2.知觉的特性包括(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3.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除由( )开拆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
A.其班主任
B.其父母
C.其监护人
D.其同学
E.其校长
4.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的困难,我们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中哪些手段来查找困难的症结?( )
A.智力测验
B.阅读测验
C.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
D.心理辅导
E.以上都正确
5.人格的本质特征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__________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2.__________教学法出现在我国,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前进。
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__________ 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能力。
4.技能不同于习惯。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__________ ,也可能不符合法则。
5.由先前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__________ 。
6.道德教育的__________ 模式是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7.自编测验包括__________ 和主观题两种类型。
8.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影响着对加法的重新理解,这在心理学中称__________ 。
9.童年期又称__________ ,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
10.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__________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学
2.教学模式
3.近发展区
4.校本课程
5.课程评价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小学教育目的对小学教育活动有哪些指导意义?
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3.小学儿童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
4.我国中小学德育有哪些方法?每一方法的内容和实施要求是什么?
5.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5分)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迁移。(7分)
2.论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8分)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人的本能。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故选A。
2.C【解析】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故选C。
3.B【解析】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即难度和复杂性在相同水平的知识或技能的迁移,新学.--j的内容和旧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故选B。
4.C【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故选C。
5.C【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故选C。
6.C【解析】关于人的身心发展阶段,我国根据人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把人从出生到成年分成6个阶段:-G1JD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到十一二岁)、少年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十四五岁到十--E/\N)。童年期对应小学阶段。故选C。
7.B【解析】动作缓慢,动作之间不协调,视觉控制占绝对主导,常感到紧张等活动特点属于操作模仿阶段。故选B。
8.C【解析】加涅认为态度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件事的选择倾向。故选C。
9.A【解析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3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故选A。
10.D【解析】道德水平是影响个人体服从的个性因素。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BC【解析】数字运算对字母运算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是正迁移;数字运算是下位的较低层次的,因此是自下而上的迁移。故选BC。
2.ABCE【解析】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是知觉的特性。故选ABCE。
3.BC【解析1由《未成年人保护法》可知。故选BC。
4.AB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的实际应用。故选ABC。
5.ABCDE【解析1人格的本质特征有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复杂性、功能性。故选ABCDE。
三、填空题
1.校园文化2.快乐3.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4.符合规律5.定势6.认知7.客观题8.学习迁移9.学龄初期10.效果律
四、名词解释
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2.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模型。
3.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现有的情况下,借助承认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4.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学为主体,在其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堂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五、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1)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小学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方向。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小学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共同活动的基础。因此,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小学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2.【参考答案】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3.【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1)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
(2)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
(3)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还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
(4)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4.【参考答案】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讲座、参观等。实施要求: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2)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实施要求: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实施要求: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4)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实施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说服法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实施要求: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②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③注重宣传与教育。
5.【参考答案】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它会随着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期望和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的改变而灵活的选择。
(2)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学习策略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习效率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无论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还是要学会学习来讲,都必须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六、论述题
1.【参考答案】
(1)精选教材。要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必须精选。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即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以有助于迁移的产生。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直接的环节。在宏观上,应将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进行教学。在微观上,应注意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总之,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体现迁移规律。
(4)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要使学习产生迁移且因迁移而产生积极的结果,还需要克服思维品质中的消极因素,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结合实际学科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掌握,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2.【参考答案】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儿童对学习的价值了解不深,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项认真地工作。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很多小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给学生打的分数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取得高分成为很多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3)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同时,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是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满足感常伴随着教师的夸奖而增强。
责编:李思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