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40 小题,每小题l分,共40分)
1.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2.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 1632年,英国哲学家(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4.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一一“六艺”,是指( )。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5.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 )。
A.同步发展
B.优先发展
C.快速发展
D.共同发展
6.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 )。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7.教师提供课题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属于( )。
A.研究探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8.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教育专业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0.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11.“学而时习之”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l905年编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13.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4.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15.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连续性
16.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形式存储。
A.声音代码
B.视像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代码
17.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8.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华生
D.斯金纳
19.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
D.倒摄干扰
20.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教育心理学家 是( )。
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21.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22.学习法语后会对英语的运用产生干扰,这是属于(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同化性迁移
23.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24.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 )。
A.非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生来的反射
25.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Z6.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所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是一种( )。
A.心理定势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27.“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
A.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2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 是( )。
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患型
29.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 )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
A.15
B.20
C.30
D.60
30.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 )。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行政和刑事责任
31.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32.对学校教育来说,课外活动( )。
A.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是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施加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B.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因此要替代课堂教学
C.并不是正规的教育活动,而课堂教学是正规的教育活动
D.是课堂之外的,不可能与课堂教学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33.“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是一种( )。
A.有意回忆
B.无意回忆
C.直接回忆
D.追忆
34.早晚时间被充分利用,晚上的学习效果优于白天,这是由于白天受( )干扰较多。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35.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 为( )。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36.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能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 )防卫机制。
A.合理化
B.反向
C.补偿
D.压抑
37.根据个体遵守纪律心理的五阶段模型,6—9岁儿童处于( )。
A.民主平等阶段
B.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
C.强化阶段
D.强制阶段
38.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是( )。
A.动机水平适中
B.动机水平较低
C.动机水平很高
D.动机水平很低
39.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
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4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来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在 题中横线上)
41.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制度。
42.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_________和设计教法。
43.课外校外教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
44.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_________总结和_________总结。
45.道德感是受_________制约的,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特点。
46.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_________、_________和恒常性。
47.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48.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_________说,认为每一个智力因素都包括内容、_________ 、产品三个维度的立方体。
49.气质类型通常被分成多血质、_________、_________和抑郁质四种典型类型,但混合类型的人居多。
50.青少年学习动机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不很自觉和不稳定的学习动机,向_________的学习动机转化。
51.智力活动与操作活动的结构主要指构成要素、_________和_________。
52.当事人中心疗法的技术主要强调三条:即真诚、_________和尊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53.操作技能形成分为几个阶段?
54.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5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56.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57.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58.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 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 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问题: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在教育、教学中将受到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解析]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 D[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 A [解析]1632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4. C[解析]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5. B[解析]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6. B[解析]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7. B[解析]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生自我发现”。根据题意,该题选8。
8. B[解析]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9. C [解析]班级民主管理,是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10.B[解析]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11.D[解析]“学而时习之”强调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体现的是巩固性原则。
12.A[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13.A[解析]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门学科各自具有固定的逻辑和系统。
14.A[解析]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15.A [解析]在正常的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如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16.A[解析]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
17.C [解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廷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会发生变化。
18.D[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联结”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他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作“S—R”心理学,即“刺激一反应心理学”。
19.D[解析]倒摄干扰,又可称为“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20.A [解析]罗杰斯主要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和研究。他以首谒患者中心治疗而驰名;他还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的一般领域中。
21.C [解析]所谓自我强化是指个人依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每达到一个目标即给予自己一点物质的或精神的酬报,直到最终目标完成。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也是自我强化。
22.B[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同化性迁移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 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如“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法语学习对英语应用产生干扰,而不是促进,故选B。
23.C[解析]手段目的分析法就是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爬山法是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逆向工作法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24.C [解析]婴儿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25.B[解析]多血质气质类型的特征是:强,均衡,灵活。
26.B [解析]刻板效应就是把某人归为某一类别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个人也具有这个类别的特征。
27.C [解析]“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
28.D[解析]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这种学生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作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
29.D[解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
30.C[解析]我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1.D[解析]品德形成的标志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32.A[解析]课外活动是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是课堂以外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33.B[解析]由“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属于无意回忆,因为它是自由、自发的。
34.D [解析J晚上的学习效果优于白天,是因为晚上的学习仅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白天的学习则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抑制的干扰。
35.C[解析]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下位学习。
36.A[解析]成绩与能力并不直接挂钩的判断具有合理性,因此是合理化判断。
37.C[解析]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强制阶段(0一6岁)、强化阶段(6岁一9岁)、遵从集体阶段(9岁一l6岁)、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岁一成年)、民主平等阶段(成年)。因此本题选C。
38.A[解析]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动机过强或过弱,都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不利。
39.D[解析]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汾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
40.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二、填空题
41.学校教育
42.了解学生
43。自觉性灵活性
44.全面 专题
45.社会阶级
46.整体性理解性
47.不均衡先快后慢
48.三维结梅操作
49.胆汁质 粘液质
50.自觉和稳定
51.执行顺序执行要求
52.同感
三、简答题
53.[参考答案]操作技能形成有:(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等四个阶段。
54.[参考答案](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与技术课程的开发和统一;(2)在课程内容上加强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3)在课程结构上注重设置综合性课程;(4)在课程类型上强化全国统一设置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5)注重课程实施研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6)注重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
55. [参考答案](1)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适应不良、厌烦情绪、挫拚与紧张、困扰情绪的宣泄、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以及性另q差异等。
(2)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威信等。
(3)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的物理环境等。
四、论述题
56.[参考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鉴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任务。(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因此,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57.[参考答案](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 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 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概括的信 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3)科学地进行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通过异类比较,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 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五、案例分析题
58.[参考答案]上述案例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过程 中,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抱着对学生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将感受到这种期望,并 将这种期望转化成一定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得 到迅速发展。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责编:李思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