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试述机械识记的必要性和意义识记的优越性。
【参考答案】
(1)机械识记的必要性。机械识记时有两种情况:①识记者面对的就是本身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内在联系的材料,比如对无意义音节、地名、人名、历史年代等的识记。这种识记具有被动性,但对学生而言也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够防止对记忆材料的歪曲。②面对的材料虽然有可能有意义,而识记者对其缺乏应有的理解。只有先机械识记,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再逐步加以理解。
(2)意义识记的优越性。①机械识记的特点是材料越没有内在联系,越要求使用这种识记;单纯依靠对材料的机械重复,不需要或很少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不利用多种多样的有效记忆方法,效果差,遗忘快。②意义识记的特点在于需要理解识记对象的意义;能充分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记忆方法,效果好,遗忘得慢。如果材料本身没有什么内在联系,被认为地赋予某种意义,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种识记也属于意义识记。③大量实验研究和日常生活实践证明,意义识记的效果不论是在全面性、准确性、巩固性或速度方面都优于机械识记,其主要原因是意义识记依靠了人在过去经验中已形成了暂时的联系系统。
2、 试述教师如何帮助中学生调节情绪。
【答案】第一,要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
第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锻炼身体;
第四,培养幽默感;
第五,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3、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谈谈你对现代课程评价的理解。
[答案要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 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在概念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是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
(2)在学习结果上,前者是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练习所进行的学习,即心得学习材料如何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后者认为学习不局限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渗入到个人的行为之中,深入到他为了未来而选择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学习使其态度和人格发生变化,是智德融为一体的人格教育和价值观的熏陶。
(3)在概念范畴上,前者属于认知范畴;后者属于知情统一。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而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
5、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要点]
(1)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2)贯彻这一原则要求: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6、试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答案要点】[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及教育者在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课程是学校教育与实践的实体,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具体化和实践上的展开。学校开设什么课程,讲授什么内容,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必须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
[4]、教师的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2)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能测量,但目的不能测量。我们可以把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理解为教育意志,它们落实在一系列实现教学目标的行动上。教学目标有次序的渐进和积累是向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接近。
责编:李思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