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很多老师都以为该将重点放在知识讲授上。当看过了许多实际课堂教学后,会发现,很多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传递时所运用方式方法不一样,效果就千差万别。因此如何将课堂上的提问语言运用好,也就显得尤其重要。提问的意义非常深远,很多教育家都对提问技巧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甚至觉得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所以提问的“奥秘”是值得每一位教师仔细钻研的。
一、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填鸭式的无效问题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五年级《鲸》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本篇文章,作者主要想表达他对鲸的喜爱之情,对不对呀?”这种无效提问,得到学生的答案一定会是:“是”或者“对”。学生并没有思考,也就没有凸显出问题的意义所在,单纯是因为听了教师的阐述,觉得有道理,表示认同。并没有实现启发性教学。
(二)问题设置过于简单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草船借箭》的最后是这样提问的。师:提出草船借箭这个方法的人叫什么名字?生:叫诸葛亮。师:诸葛亮是什么朝代的人?生:汉末三国。师:他的职业是什么?生:政治家、军事家。师:他是不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呢?生:……在小学高年级课堂上提出这样的浅显、没有深层探究价值的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拓展不仅没有帮助,还会使学生的思维受限,被一些固有的名词所禁锢。这些人物背景、简介的知识学生固然要了解,但是在预习阶段了解掌握就足够了,应让学生在课文中学习到更多的关于写作手法、文章内容、文章思想感情等知识,如那些隐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需要去挖掘的知识。我们可以用课堂提问作为线索来引领学生一起去探求文章的深层意义。
(三)问题设置难度过大
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学生即使努力思考求解也无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师时常提出难度较高,超出学生认知与能力的问题,学生容易在连续回答错误的情况下失去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并且会抑制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使他们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形成焦虑,胆怯的心理。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授小学四年级课文《忆江南》时,在初步感知过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诗人并不仅仅只是描写了江南的美景,还有深层次的情感,他的深层次思想情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违背了我们教学理念和学段目标,这个学段主要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并且循序渐进才是教学之道,要在读的过程中先找出意象,再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整合出情境,最后带领同学领悟情境,在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时,学生就会多多少少体会到作者的一些情感。这就是由浅入深的探寻作者的思想情感过程。
二、提高提问能力——精心设计问题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教学提问的内容要与教材紧紧联系在一起,力求通过小结重点讲解突出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难点。目的是使每一次提问都能启发学生,回顾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实现知识的串联,知识体系的构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内容继而感受作者情感。如教学小学三年级课文《望天门山》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古诗前两句,设计提问“青山和碧水是单独存在的么?”分析出不是单独存在的,第一句是写两面的山夹江相望,着重写出水的汹涌,第二句则是写江水,来突出山的高大,相互映衬,缺一不可。再追问:“还可以通过这两句诗体会到什么样的情境呢?”让学生感受呈现出来的动态美,进而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提问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思维方式、文化底蕴等,得出独特的感悟和体会,再加以阐述,这样教师得到的答案,肯定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小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的特点,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语文《燕子专列》这课时,在巩固提高的这个环节,设置一个开放性问题:“同学们说一说如果你是小女孩贝蒂的话,你会做什么帮助小燕子?”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可以在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带入情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激起学生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设计开放性问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提高表达能力,还可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同学们可以在课堂上爱答,多答,乐答。
由以上可以发现,很多老师的课堂提问是存在很明显的问题的,有些教师认识不到课堂提问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是多么重要,自身不重视,这是不对的。其实提问的设计最能体现出教学的整体性,每个问题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这些问题都前后呼应,像机械表里的齿轮一样,各司其职、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规避提问当前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提问,学会运用课堂提问。
责编:李思
下一篇:湖南《说“屏”》说课稿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