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需要重点理解的理论观点的集合。在考察过程中即能在单选、多选等客观题中出题,同时也能在简答题这类的主观题中考察。因此需要我们作为重点知识去理解。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1.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者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团体成员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3)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如名词术语等),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应用:(1)探究学习,就是给予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2)支架式教学;(3)情境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情境教学。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