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今年5月底,洱海保护“三线划定”方案公布。根据方案,湖岸“蓝线”以外15米内,实施生态搬迁,建筑物基本拆除;“蓝线”以外100米内,禁止新建民用建筑和拆旧建新。这意味着,曾经被热捧的洱海海景房将淡出,洱海周边约300多家一线客栈面临关闭。这一结果引人深思:乡村旅游如何有序发展?除了不踩生态红线,还有哪些要权衡?
在洱海西岸的大理市喜洲镇,“喜林苑”客栈稳扎稳打,定位高端却发展势头良好,正谋划在剑川县和腾冲市布局新店。采访中记者感受到,项目落户乡村,须考虑生态、社会和文化三个评估维度,乡村客栈只有推开有序、融合和创新“三重门”,才能避免水土不服带来的副作用。
“有序之门”——
大干快上难免吃“后悔药”
从北京来大理开客栈的刘女士吃了盲目发展的亏。刘女士来大理10年,一直在古城人民路附近开客栈,苦心经营之下,客栈小有名气,房客回头率也高。眼看着别人朝海边发展,她也在湾桥镇投资建设了一个海景客栈。可洱海保护的禁令,让她开新客栈的计划打了水漂。
五六年前,随着环洱海公路贯通,洱海周边客栈餐饮业迎来井喷式发展。以双廊镇为代表,一度与世无争的渔村,成了日新月异的“大工地”,因为双廊发展空间有限,“握手楼”“亲嘴楼”几乎随处可见。客栈民宿业蓬勃发展,在大理呈梯次蔓延,与双廊隔洱海相望的喜洲镇桃源村,客栈数量过去四五年翻了近10倍。
责编:贺娟华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