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的目标:“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就要汇聚攻坚之力、塑才之力、策源之力和融通之力。
向世界主要科学中心攀登需要不断汇聚各种资源进行攻坚,其中,对基础研究进行资助是必不可少的。据统计,我国的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美国的80%。但是,我国基础研究支出只占R&D经费支出总额的5.2%,远小于美国的17%。基础研究不够是我国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的突出瓶颈,需要进行攻坚。基础研究周期较长,属于长程效益事业。这就要求我们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当前,对基础研究的管理是应该“粗粒度、长周期”还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政策问题。具体来看,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政策,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的自主权。此外,目前在有关基础研究的资源配置中,重大项目与自由探索两头大,而作为连接的重点项目数量不足。这种状况容易导致集群式基础研究力量不足,使自主创新链出现“中梗阻”。这就要求我们对相关重点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攻坚合力。
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意味着我国的科研事业将具有塑造世界级科学人才的能力。当前,随着我国基础研究的蓬勃发展和大批海外人才回归,人才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人才项目和人才称号为了规避扩容贬值,通过率下降;人才称号出现待遇化、物质化;人才计划出现泛化和科层化;等等。对此,我们要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应按照科技界的接受度来简并各类人才计划,厘清人才项目与人才称号的区别。还要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阶梯不断上升,创新链不断加长。个别全才可以从事整个创新链的活动,但多数研究者只能承担创新链的一部分工作。因此,创新链的贯通往往需要通过一批研究者的接力合作来完成。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研究者都贯通整个创新链,也不能要求每位主研人员都具有全链条把握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顶层设计时按照全链条布局项目、根据接力段设置项目,更好发挥各种人才的作用。
责编:贺娟华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