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年轻人总有一颗自由心,却不可避免要忍受各种羁绊。为生活疲于奔命的“空巢青年”,在横空出世的小青蛙身上寄托了某种理想。网友“老K”认为,小青蛙“就好比真实的自我,世界那么大,还有一只小青蛙能替我去看一看。”
为蛙儿子出门在外却不报行踪而担忧,为蛙儿子一顿饭吃五个钟头而焦虑……这些是年轻养蛙玩家的常态。
王相兰指出,蛙出门在外,给家里寄明信片,结交新朋友,归家时带回来自远方的特产,有时仅仅是一颗花菜或一个馒头,都能让玩家开心不已。这些场景,对每个离家进入社会的青年来说都太过熟悉——我现在扮演的不就是我家人的角色吗?
作为子女的玩家,平日里习惯了爱的接受,而通过游戏体会到了爱的给予。驱动游戏进程的不是冲突与对抗,游戏的目标也不在于“胜利”,就像父母对儿女的期许,不求飞黄腾达,但求幸福平安。
已婚玩家“米菲2”则认为,自己之所以痴迷于这款游戏,是因为“终于能实现当妈的心愿”。
“想当妈,又不想牺牲工作和个人时间,天天和孩子的屎、尿、屁、病搅和在一起,更不想咆哮教子,有损自己的形象和气质?养蛙是最方便、经济、环保、健康的选择!”她承认,自己的想法被已育的闺蜜们不客气地吐槽为“纸上谈兵、入戏太深、浪费感情”。
专家评点: 年轻人“亚文化”或因情感共鸣
“这个游戏之所以引起热潮,除了能让一些年轻人实现自我代入,排解孤独寂寞的精神需求之外,也有很多人是被一些玩家‘养蛙’日记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所打动,因而对这个游戏产生好奇心。”王相兰认为,这类游戏的成功,在于引发年轻人的群体共鸣,形成一种小圈子的亚文化,“在朋友圈里晒明信片,能够找到同道之人,产生归属感”。
不过,从排解孤独情绪的角度出发,寄情于这种“佛系宠物”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远远不如养一只真实的伴侣动物。
主人与猫狗等真实的宠物之间,可以有眼神的交流,能触摸到宠物,有时主人能教会宠物一些动作,看到其“成长”的经过,会产生成就感。
而在“旅蛙”游戏中,主人的情感投入是“一头热”的,即使能收到小青蛙寄来的明信片,这种情感的反馈依旧比不上主人的投入。网上流传的玩家日记,更多地属于玩家的自我陶醉和自我催眠,“开心就好”,但这种情感的热度未必能持续。
责编:贺娟华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