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第一篇:远程教育经验总结材料
南湾办事处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个农村党支部,实有农村党员名,现已建成远程教育站点9个,建点率达到了90%。
自开展远程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集中播放收看活动以来,办事处在风景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委组织部有关部署,紧紧围绕“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广大群众长期得实惠”这一中心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健全机制,创新形式,全面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较好地发挥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职能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办事处所有远教站点设备运行基本正常,呈现了开端良好,运转有序,健康发展的工作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以健全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为关键点,督导学用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从农民到干部,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教学设备不会操作,即用不起来。这个问题不解决,远程教育就等于形同虚设,好事也没办好。因此,我们把建设一支思想认识过硬、技术水平过硬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队伍摆在了首要位置。一是建立高规格的组织领导体系。办事处党工委规定,办事处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分别为办事处远程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终端站点建设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强化管理责任,在全办事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左右统筹协调,上下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格局。二是建立高要求的学用管理队伍。办事处党工委明确要求,由党工委组织委员、远教专干、技术辅导员3人具体抓学用业务管理,并为每个村级站点选配和培训1名会操作、责任心强的站点管理员,组建村级学用管理队伍,专门负责学用工作。三是建立高标准的远教培训阵地。在镇里建立了拥有集视频会议、视频交互、演播于一体的多功能演播室,严格实行学用管理人员分级培训制度,办事处远教办每年至少培训村级站点管理人员2次以上,为促进村级操作员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圆满完成远教基础设施建设
办事处党工委按照中央确定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指导思想,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克服畏难发愁情绪,统筹兼顾,稳步实施,针对办事处远教基础状况发展不一,基础相对落后,情况比较复杂的实际,制定了切实的安装方案。既按照现有计划,整体推进面上工作,又注重个别村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把办事处预备安装设备的站点分成三个批次,分步实施;既保证数量,尽可能扩大站点覆盖面,又坚持标准,严把质量关。我们在安装之前做到用电线路、防盗防护设施、室外卫星天线水泥基座“三项基础”工作达标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在整个远程教育工作的准备、安装、调试、应用的过程中,基本达到了准备充分、安装顺利、专人负责、应用规范的要求。
三、坚持以选制一批适用的教学资源为落脚点,引领学用
针对网络信息量大与村级站点管理员素质偏低的状况,我们着眼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选制政策理论与先进典型课件,着眼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选制农村实用技术课件,着眼促进农村社会进步选制相关知识课件,指导学用工作。办事处远教站根据上级远教中心发放的节目预告单,结合办事处实际情况,指导村级站点筛选出一些相关的节目内容,进行收看。同时,将中央远程教育网、流媒体中适用性特别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产业信息、实用技术下载,指导各站点的产业教学活动。如松树坦村的“水产”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下载的相关知识和技术,现在已经取得到良好效益,成了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村。
第二篇:xx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经验总结材料
立足现实 着眼未来 确保实施
——xx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经验总结材料
我校是一所县直小学,现设30个教学班,有1867名学生,94名教职工,系“一校两园”办学模式。现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信息技术幼苗培训基地,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县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从去年开始至今,始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资源、环境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整合资源、师资培训和课题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扎实有效的开展此项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项目实施的关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长远目标和根本任务。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支笔、一本书,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育方式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教育怎样面向二十一世纪,怎样才能迅速改变落后状况,真正步入素质教育轨道,是我们不可回避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我校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一是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教导处、总务处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为成员,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工作。二是从项目实施工作组中安排了2名中层领导、3名骨干教师负责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事务。三是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学习讨论活动,通过广泛的学习讨论使我们认识到:三个面向,首先要面向现代化,面向现代化才能面向世界,面向世界才能面向未来。推进素质教育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的,必须以全新的观念来审视素质教育,以全新的手段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方法和途径。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为我校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平台。提高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增强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共识,为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思想保证。
二、 加大投入、积极整合是项目实施的重点。
我校实施的是“模式二”、即建地面收视点的模式。该模式能同时接收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开播的电视、ip数据和广播节目。目前两套设备分别安装在本部和分部的专用教室里,专人负责管理和节目接收,运转正常。如何发挥该项目资源的作用?这一问题不解决,项目的实施势必成为空谈,为此,学校项目实施工作组进行了认真研究,充分的论证,最后得出共识:必须加大投入,增加与之匹配的设备和设施,立足校情,积极整合校园局域网,才能促使项目实施收到实效。为此,我们做了以下三点工作:
1、为达到每个学生每天上两节利用多媒体所上的课的要求,学校在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投入9万余元,按标准建起了2个多媒体专用教室,同时在专用教室里还安装了投影机、投影幕、实物视频展台各一套,基本满足了教学的实际要求。
2、为了满足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需要,去年学校投入6万余元分别在本部、分部建起了电子备课室,实现了全球互联网接入。今年又投入1.5万元,购置了一台数码摄像机和视频采集卡,用于视频采集和编辑。
3、积极整合校园局域网络。首先使卫星宽带资源传输到项目实施专用教室和电子备课室(包括本部和分部)、再通过学校局域网将卫星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向微机室、主控室,年级组、行政、教导、总务等职能办公室传输,满足全校教师查阅资料、下载数据、制作课件等需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第二步是通过现有主控室将卫星宽带资源向学生教室的进行传输,满足学生汲取信息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的需要,从而让师生充分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理念,享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通过大力投入、积极整合,目前我校该项目实施的硬件环境已初具规模,成效初显。
三、 统筹安排、师资培训是项目实施的难点。
要将信息技术教育引入学校,引入课堂,把创新思维和创造行动变成现实,最大的障碍不是资金、技术问题,而在教师,为此学校把师资培训作为工程项目实施的难点来抓,本年度专门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计划》,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要求、考核与奖惩等方面做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学校准备用一年时间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基本达到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进行文本输入、编辑、打印,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查寻、下载、使用优质资源,收发电子邮件,光盘刻录等操作,进而具备和不断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目前学校已开展培训十余次,培训教师700余人次,《现代教育技术概论》、《windows基础知识与应用》和《word文字处理》已培训结束,其他培训内容正在按培训计划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进行。除此之外,我们还选送4名优秀青年教师到县职教中心参加了项目技术培训。
四、积极实践、拓展研究是项目实施的宗旨和向前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学校资源环境的不断完善和师资培训有条不紊的进行,自工程项目实施以来,教师积极投身实践的热情高涨:学习电脑的人多了,订阅有关技术教育书刊的人多了,相互学习、交流的人多了,上网寻找、下载教育教学资源的气氛浓厚了,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自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全校教师利用多媒体所上的课累计1000余节,人均10余节次,校内外多媒体公开课、示范课40余节次。这些必将为我校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奠定扎实的基础。
去年11月,我校承担了语文、数学、美术三节多媒体观摩示范课,课堂上教师熟练的多媒体课件操作、学生娴熟的网上资源查寻能力、师生良好的双向互动、学生质疑主动性、准确性、敏锐度等令前来观摩的参加全县第二届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的80余位教师掌声雷动,称赞不已。
在积极实践的同时,教师们还积极主动地开展教研教改和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李正华、刘兴艳的多媒体录像课《三角形的内角和》、《荷花》分获省第八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展评一、二等奖、市级一等奖,其课件分别获省级二、三等奖;章志强、胡万金制作的课件《荷花》获省第四届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二等奖;邓红丽撰写的《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识字教学》获市级二等奖;方全翔、赵有华、冉正文、刘兴艳、李瑞英、张琳、佘强、庞炳刚、张俊辉、龚红梅等数十人次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教学设计、课件获省、市、县各等次奖励。结合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我们开展了三个课题的研究,即:《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实验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50%以上的教师参加了课题实验,其中第一个课题研究已经结题,被省教科所评为一等奖。第二个课题论文获省级研讨会二等奖,其阶段性研究报告获省第四届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二等奖,该课题实验阶段性成果《注重知识建构,促进师生发展》在西乡召开的“十五”课题研讨会上交流获得省电教管理建军馆长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其中期研究报告《以人为本搞实验,顺应时势促课改》在市课题研讨会上交流,在《汉中日报》上进行了报道。第三个课题研究也在有效推进中,这些实验工作的扎实开展,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快速成长,形成了我校颇具特色的“三练二导”和“ab双线”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我校的项目实施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求实创新,体现了务实求发展,开拓谱新篇的生存竞争理念和奋斗决心,虽然付出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纵观我校的项目实施,经费依然是制约瓶颈,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的资源(特别是物质的)环境仍不完善,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所需的教师精力、体力支出与平时工作量之间的矛盾还需要进行大量调节,满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师资力量还显薄弱,师资培训任重道远,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模式、策略、制度建设等教研教改、课题研究还需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今后我们将在这些领域用心尽力,争取出成绩、出成果。
第三篇:远程教育经验材料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远程教育经验材料
赵店乡第一中心小学
2014年12月25日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赵店乡第一中心小学远程教育经验材料
我校自06年秋建校以来就充分利用优越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推进远程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建设步伐,加速课程之间的整合,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使课程改革也逐步跨上了高效节能、良性发展的高速公路,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连年被县教体局确立为新课改示范窗口学校。
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我校自06年秋期合校并点成立以来,就拥有其它学校所不具备的雄厚的信息技术实力。尤其是近二年来,学校不断优化网络环境,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加快软、硬件建设的力度,巧借远程教育的东风,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以最优质的信息技术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现在学校拥有卫星接收设备三套,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教师机全部实现宽带上网和网络共享。具备完整的远程教育接收、播放以及自己的教学资源站。数以千张教学光碟几乎囊括了每一个年级每一节课,为教师课堂教学实现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真正把“天网”和“地网”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课堂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搭接上了“天线”和“地线”,教师们的教学也由此一步跨上了信息化的高速公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加强培训 提高效率
硬件设施有了保障,如何让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完全走进课堂、服务教学,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成为促进我校课改不断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要让教师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真正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共享,就必须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校本培训。我校坚持利用
每周三的教研会充分对全体教师有计划地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培训。培训内容重点是学校教学局域网论坛的使用方法:1、实名注册认证。在论坛首页,有个人注册按钮,每个教师先进行实名注册后方可使用远教资源,普通教师注册为一般会员,年级备课组长,注册后可自动升级为版主,设置自动管理软件,论坛会对教师个人的发帖、下载等情况自动记录。学校在期终总结时,个人对远教资源的利用及贡献情况一目了然。2、发帖及下载资源。成为注册用户后,教师即可在学校内的任一台电脑上使用远教资源。教师学会下载及发帖方法后,教师们可以把平时积累、发现、修改后的资源亦可进行上传,做为资料长时间保存,既能供自己使用,也可供同级、同科教师运用,实现资源共享。版主可对同科教师下载及发帖的内容进行修正,同时,下载发帖积分多的教师可升级会员身份,浏览到更多的内容。这样一年过后,就可形成一定体系。全校、各学科、各课时都会有供教师参考使用的资源,为教师的备课、上课,提供了方便。3、管理员的整理与修改,保证了资源的使用效率。管理人员有权限对个人的发贴位置、内容等进行进一步的编辑、修改。如有的帖子位置、题目内容有不妥的地方,都可由管理员对其做出整理,对那些过时的、不符合现在课程的帖子,管理员也能对其删除,定期管理,使论坛上的内容真正适合教师上课使用,为课堂教学服务。
我校还充分利用优越的信息技术装备,加大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尽量使用多媒体,学校的多媒体室随时向每一位老师开放,各种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必须使用多媒体,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在多媒体室上2节课。现在全校教师都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机操作,会制作教学课件,查找资源,处理材料,发帖评论。真正实现了“领导懂、骨干精、全员会”的基本目标。目前,我校教师的课件制作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进行教学能力得到了县局领导和乡中心学校的充分肯定。杨小兵、黄宜敏、张丽娟、杜晓佩等制作的课件均获市一等奖。
三、网络教研,相互学习
提到校本教研,我们都会想到老师们坐到一起共商教学大计的场景,这只是我们平常用的常规教研,我们赵店乡小在校本教研中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开创了更新更好的形式——网络教研。
学校为了提升广大教师的教研兴趣,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并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资源服务站——赵店乡第一中心小学教学资源站,在这里有全国各地的名家课例课堂教学实录、课件,几乎囊括了每个年级每节课。老师们都可以登录到这个资源网的论坛上,进行评论,在这里老师亲身体验到了网络教研的无穷魅力。大家手中有什么好的课例、课件,以及对新课改的独特看法、在教学中的点滴感受、一节公开课的成败得失、自己教学的心得体会、成功经验,都可以上传至服务站,供同行参考使用,在这里,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坦诚相告。这样的教研使老师们大开眼界,本领见长。现在我校的教学资源网站中已经拥有全校所有课程每一章节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及课堂实录等资源,这些都是我校老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素材。
四、服务课堂,成效显著
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设备和教师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他们的各种感官,让他们感知知识的存在。自远教资源走进课堂以来,原来粉笔加黑板的课堂被五颜六色的生动画面所代替;单调的讲读被美妙的音乐和动听语言所替换;教师一味的讲授被动听的童声所淹没。赵金转老师说,动画设计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使得他们上课时兴趣
盎然,注意力集中,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了许多。
通过生动、多变的图片展示,使学生的思维由抽象到具体,对知识理解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更深更广阔的发展。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后,六六班的李倩同学说,老师将课文与课文中图画一齐在大屏幕上“释放”了出来,我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让我们大饱眼福,真是既生动、又直观,方便极了,我们的学习再也没有了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感觉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主观能动性,加上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因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感到活跃、愉快,教师更加得心应手。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学困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因而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也普遍觉得教学过程轻松、自然、生动、有趣。老教师王秀华在反复使用远教课程资源后高兴地说:“远程资源真好,我越教越精神。”特别是通过观看资源上的内容,学生的规范、兴趣、习惯等都得到了养练。学校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还可以为教学节约一定时间,为都是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堂练习创设条件。近三年来,我校有罗晓娟、张冰玲等十余名教师获得市县级优质课一等奖,大大地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积跬步而行千里,怀豪情而绘宏图。我们正处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面对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开创信息技术教育的新天地,把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与本校人本资源更好地结合起来,走课程改革发展的高速公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把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第四篇:远程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建得优、管得好、学得实、用得上
——上岗冲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14年4月15日)
近年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远程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建优、管好、学实、用上”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突出学用结合,现代远程教育这一新鲜事物已得到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党员干部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接受到各类培训教育。
一、整合资源,确保站点建得优、管得好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质量运用”的要求,着眼于远程教育的长期性和学用的实效性,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远程教育硬件建设。
打造了一批功能完善的教学平台。按照“三个统一”扎实推进终端站点建设。一是统一建设标准。明确了“四个一”(即:有一处设施齐全的播放场所、有一套运行正常的接收设备、有一名专兼职管理操作人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
制度)的要求,严把安装调试关,保证网络信号通畅,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统一建设时限。提早对站点情况进行摸排你,结合各站点实际,明确建成时限,督促按期完成站点建设任务。三是统一组织验收。按照站点建设标准,指派专人对建成站点进行验收,并会同电信部门对各终端站点进行了回访检查,针对线路不通畅、信号不稳定等问题进行集中维护,力争建成一个,达标一个。
建立了素质过硬的队伍。以村团组织书记为主体,将素质较好、作风过硬、电脑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干部选进队伍,积极组织操作管理人员参加省、市远程办举办的各类培训,并结合工作实际,在各基层站点安装调试过程中,对村(社村)管理人员进行实地技术指导,确保站点管理人员操作规范熟练。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和站点管理人员资料信息库,对站点管理员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了远程教育工作健康、稳定、长效发展。
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注重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上下功夫,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站点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责任机制,实行分级管理。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实(更多好文章请关注WWW.hAowOrd.COm)行目标管理。制定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收看情况通报制度》,依据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坚持定期与不定期进行量化考核确保了站点管理的规范化,组织学习的经常化。
二、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确保党员学得实、用得上
按照“学出效果、用出效益”的目标,坚持学用结合,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四个关键环节入手,科学制定计划,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组织落实,着力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充分调动积极性,在教育对象上求“广”。注重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努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单一的党员教育学习拓展到全民教育,鼓励和支持青年、妇女、退役军人等开展学习收看活动,扩大了远教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了远教在普及型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举办各类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活动,开展红色电影放周,让党员群众对远程教育感兴趣,了解远程教育学习资源丰富实用、学习方式随点随播、教学课件可反复观看等独特优势,使远程教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培育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挖掘、培养和推介积极参与远程教育并已从中受益的学用典型,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到远程教育学用效果好的站点参观学习,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用成果提高大家的认识,让党员干部群众真切地看到远教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作用。
切实增强针对性,在教育内容上求“精”。通过采用 “菜单式”、“点播式”等灵活的教育形式,由专人遴选贴近群众
需要的内容,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真正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学什么,群众对什么感兴趣学什么。针对党员群众年龄偏大的实际,在播放内容编排上偏重于健康保健知识、科普知识教育和法制教育宣传,即提高了党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传播了先进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寒暑假期间,组织社村青少年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收看爱国影片、红色经典电影等,引导青少年树立爱国意识和守法遵法的意识,为推进社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在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成党员群众的活动平台、农民致富的信息平台、农村社村人才的培训平台、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教育群众的文化平台的过程中,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做好远教工作的前提;丰富适用的教学内容,是做好远教工作的根本;适宜的教学形式,是做好远教工作的必要条件;健全的管理运行机制,是确保远教工作取得实效的保障;显著的实际效果,是开展远教工作的最终目的。我村将继续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真正面向党员群众,走进党员群众,用于党员群众。
第五篇:远程教育典型经验材料
规范管理抓质量建章立制求实效
不断提高全区远程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甘州区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甘州区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远程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建得优、管得好、学得实、用得上”的工作方针,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典型示范,狠抓学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管理,促规范,打造学用保障生命线
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切实加强远教工作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学用工作规范化水平。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等相关制度,普遍落实“逢八”播放制度,各站点平均每周组织收看省平台节目1次,每次收看时间不少于2小时,党员干部参学率达到98%以上。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按照多渠道配备、多形式培训的思路,将工作踏实、乐于奉献、接受能力强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选配为站点管理员,在区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分2期10批次对站点管理人员进行了轮训和操作测试,合格的发放远程教育管理员上岗证。三是强化日常督查。严格落实 1
季巡查、月通报、周自查制度,全力做好远教技术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发挥区级平台的站点管理功能,开展定期督查,及时做好站点学习情况通报工作,彻底消灭“零点击”站点,促进学用工作经常化。
二、抓基础,促提升,打造服务教学资源线
发挥区级教学平台“总开关”、“发射器”和中心枢纽的作用,为开展工作提供有效载体。一是建设区级教学平台。积极筹资2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购置服务器2台、交换机2台、防火墙1台及专用配电系统,建设与电信模式相匹配的区级辅助教学平台。二是更新改造组工网站。结合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对甘州组工信息网站进行改造升级,使网站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整合教学资源。整合组织、教育、广电、农牧等系统的教学资源,切实加强教学资源开发体系建设。2014年以来,累计制作各类专题片36部,制作先进典型电视宣传短片80多期。
三、抓典型,促深化,打造创争活动动力线
深入开展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掀起了深化管理和“学用”高潮。一是创“示范站点”。 按照“抓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责任落实、技术培训、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四项措施,扎实开展示范站点创建活动。2014年创建市级标准化终端接收站点29个,2014年创建示
范乡镇1个、市级示范站点4个、市级标准化终端接收站点77个、区级示范站点18个,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二是建“示范基地”。延伸教学课堂,灵活学用方式,先后建立梁家墩五号工厂化育苗中心、前进奶牛养殖基地、大满杰灵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学用示范基地,涌现了一大批种植、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三是育“学用标兵”。围绕带头学习、带头运用和全面提高学用主动性和示范性开展创争活动,建立学用转化示范制度,把远程教育与培养新型农民、培养科技示范户等工作结合起来,先后培育学用标兵56名,较好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四、抓统筹,促落实,打造学用质量保障线
狠抓“建、管、学、用”四个环节,顺利推进远程教育工作。一是整合利用,确保“建得好”。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建设整合起来,共享共用,扩充功能,放大效应,着力提升远程教育整体建设水平。二是检查指导,确保“管得好”。把远程教育工作列为党建责任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党建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加强运行情况的督查,及时掌握播放情况,做到勤安排、抓落实。三是互动交流,确保“学得好”。通过“共建共享、互联互动”,实现播出平台、传输网络的共用,把“想让农民群众知道的”和“农民群众想知道的”内容及时制作出来、及时
传输出去,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吸引人、凝聚人、教育人、引导人、提高人”的作用。
五、抓拓展,促实效,打造远教工作创新线
立足农村工作实际,着眼党员群众需要,不断拓展站点功能。一是拓展网络服务覆盖范围。立足于整合现有行政教学资源,提高网络使用效率,方便教学活动开展,统筹部门行政资源,采取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发布宣传教育信息,培训远教管理员接收及反馈网页信息,在终端站点建立独立节点等方式开展村级工作网络化培训、网络化办公。二是延伸远程教育节点。大力推广“产业+农户+基地+远教”的模式,引导农民群众网上进行咨询,破解致富难题。开设专题栏目,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为全区各类活动搭建高效网络平台,方便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三是建立远教成果认证评价体系。将远程教育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机结合,推行“红绿蓝”三色证书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返乡农民工和群众参加远程教育相关培训26课时以上,通过相应测试后分别发给党的知识培训红色证书、劳动力技能培训绿色证书和再就业技能培训蓝色证书,促进了远程教育培训的实效化和规范化。
责编:guquan
上一篇:邮政局工作总结暨经验交流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