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我们的祖先使用货币的时代是很早的。在原始的交易场上,凡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交换的媒介而具有货币的职能。而在所有的实物货币中,贝币的流通时间是最长的,流通的地域也是最广的。
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海贝因人们喜爱而成为装饰品。《说文》:“婴,颈饰也。”这正是挂在妇女们颈上的用贝串成的“项链”。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项链。
在相当长的古代社会中,妇女一直是原始贸易的主要参加者,而海贝作为她们佩戴的贵重装饰品,经过她们之手成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那应是很自然的事。因此,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
在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财、货、贸、费、赁、赊、赎、贵、赋、赐等等。由此可见贝币的使用在我国历史悠久。
从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中我们知道,我国殷商时代主要的货币就是贝。当时一般是把五个贝串在一起的,两串形成一个标准单位,称为“朋”。甲骨文有“易多女有贝朋”“光取贝二朋”“贝十朋”等的记载。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便是一件大事,须占卜问祖先看看是否应当送,而收礼者必须铸铜器以示纪念。由此可知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是财富的代表或结晶。
周人取代商人而统治中原时,仍然使用贝币。在西周的社会经济中,货物交换发展,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如殷代甲骨文中不过是“二朋”“十朋”的数量,而周代的金文中,“百朋”甚至“万朋”等数字就很常见了。个人的交往动辄即有百朋之数,社会上的交易之大自然可想而知,由于天然贝的来源有限,于是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即以贝为模本,用其他材料仿制而成。现已出现的有蚌贝、骨贝、石贝、陶贝、铜贝、金贝等等,其中,最有重大意义的是贝与铜的结合而产生的铜贝。因为它是同后代的金属铸币连在一起的。周代的铜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而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把铜贝发展为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中国的钱币学家称为“鬼脸钱”和“蚁鼻钱”,这是中国古代铜钱的滥觞。
春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达起来,各种金属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并开始排挤贝币而取得统治地位。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贝币仍在流通,也仍然作为贵重物品而随达官贵人、富有阶层进入坟墓做殉葬品。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采取了法律手段统一全国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取代了原来繁多的其他实物货币,贝开始逐步退出流通领域,成为单纯的“器饰宝藏”,从而脱去了“一般等价物”的外衣,返璞归真了。秦始皇的措施,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下面对“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的依据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远古时代海贝因人们的喜爱而成为贵重的装饰品
B.《说文》:“婴,颈饰也。”
C.我国古代原始贸易的主要参加者是妇女
D.用海贝串成的“项链”是古代妇女佩戴的贵重装饰品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是( )。
A.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
B.各种材料的仿制贝应运而生并大量出现,弥补了天然贝数量的不足
C.“鬼脸钱”和“蚁鼻钱”在楚国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的滥觞
D.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铜贝的出现为后世的金属铸币开了先河
下列对文章最后两段的内容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贝币在流通领域的统治地位被取代而逐步成为有钱人的殉葬品
B.各种金属货币纷纷进入流通领域,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秦始皇用统一货币的法律手段,促使贝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
D.金属货币取代实物货币,从而使贝币又重新成为人们的“器饰宝藏”
通览全文,对文意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A.贝币是我国出现的时间最早、流通的时间最长、流通的地域最广的古代货币
B.在我国货币史上最具有重大意义的几个阶段是:贝币的出现,铜贝的出现,统一的金属币使贝币的返璞归真
C.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都用“贝”作偏旁,说明贝币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
D.我国商代的主要货币是贝币,西周的主要货币是铜币,东周的主要货币是金属货币,而秦以后金属货币就一统天下了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跟电视一样,收视率对中国的电视和广告行业而言,是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在中国的应用不过短短二十余年。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指标,因此不仅国内开展此类业务的经验还有待摸索和积累,而且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和机构也少之又少。如此一来,在当前收视率已经被看作电视、广告行业的通行货币的情况下,促进收视率调查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就显得尤为迫切。根据美国、英国等开展该项业务较早的国家的经验,要真正实现收视率调查的公正、可信,不仅需要收视率调查机构本身的科学方法和诚信态度,更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调控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通过一组报道,让更多公众知道了收视率这个行业术语,了解了收视率调查的方法,未尝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另一方面,在获得了准确可信的收视率后,更为重要的恐怕是如何看待和使用收视率。说到底,收视率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任何对其本身的攻击都只是,而如何将它用得科学、用得合理,却完全关乎从业人员的态度。
实际上,与收视率一样,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点击率、电影票房、图书销售量、剧院上座率等等一系列数字,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俨然将成为衡量文化产业各门类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殊不知,文化产品质量的优劣,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却远不是几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量化评估的。一味地追求与商业利益挂钩的数字效应,不仅不能反映产业发展的真实面貌,还难免使产业发展走向歧途。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视率造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不仅要警惕“惟收视率是瞻”,更要警惕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惟数字是瞻”。
第1段意在阐述这样一种观点,即( )。
A.保证收视率公正可信的前提是了解收视率调查方法
B.现在我国亟需促进收视率调查的公开、透明和公正
C.目前在收视率调查方面我国仍需借鉴英美等国经验
D.只有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监控才能保证收视率的真实
关于收视率,下列哪项与本文不符?( )
A.收视率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指标
B.收视率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
C.收视率调查的经验还有待进一步摸索和积累
D.对收视率的态度和使用比收视率调查更重要
填入文中第2段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欲加之罪
B.以偏概全
C.欲盖弥彰
D.推波助澜
根据本文,合理而科学地使用收视率关键在于( )。
A.行业专家和机构要深入研究
B.行业的主管部门要加强监控
C.行业的从业人员要端正态度
D.收视率调查机构要公正可信
第3段旨在说明( )。
A.简单的数字无法准确量化评估文化产品质量
B.要警惕数字效应对文化产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C.收视率与网络点击率、电影票房等本质相同
D.目前收视率造假的最大驱动力就是商业利益
1.1.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B项只是说明了《说文解字》中有以海贝项链来做饰品的记载,与“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原文中指出“鬼脸钱”和“蚁鼻钱”是中国古代铜钱的滥觞,而不是C项中所说的“中国货币的滥觞”,这属于偷换概念,故C错误;文中第六段提到了货物交换发展,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故A正确;第六段中提到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天然贝的来源有限,于是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即以贝为模本,用其他材料仿制而成,故B正确;第六段同样提到“最有重大意义的是贝与铜的结合而产生的铜贝。因为它是同后代的金属铸币连在一起的。”也正是因为铜 贝的出现,开创了金属钱币的先河,因此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1.3.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A项中“逐步成为有钱人的殉葬品”表述错误,原文中是“也仍然作为贵重物品而随达官贵人、富有阶层进入坟墓做殉葬品”,也就是说贝币原来也是可以作为殉葬品的,而不是后来才转变成的;B项“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文章中没有涉及;D项中“重新成为”的表述不当,原文中指出“贝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成为单纯的“器饰宝藏”,也就是说其实贝币一直也都是可以作为“器饰宝藏”的;C项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总结全文的脉络,通过对贝币、铜贝、铜币、统一金属货币等币种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来阐述了中国的货币发展。A、C两项都只涉及了贝币的有关内容;D项描述了各种形式的货币与朝代的对应关系,但没有体现出其存在的历史发展;B项表述全面概括,体现了货币的发展历程。故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
解析:
本题同样考察文段的表面主旨。
本段论述所围绕的核心即是我国收视率调查需要公开、透明和公正,无论是C项的借鉴经验、D项的加强监控还是A项的了解收视率调查方法,都是为了实现所要论述的核心需求。
故正确答案为B。
2.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第一句就点名“收视率是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因此A正确。
文章中点明“说到底,收视率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因此B也符合。
文章中也提到收视率调查还属于不成熟的状态,还需要多方参与和摸索,所以C也符合。
由文章第二段首句可知,作者认为对收视率的态度和使用比收视率本身更重要,而不是比收视率调查更重要,所以D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解析:
这里考察的是成语辨析。
文段中显示,收视率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并不能代表全部,而成语
“欲加之罪”可以引申为对某人或事物的故意攻击。文段中前面说“收视率都只是......一个参考......”然后进而说“对其的攻击......”可以看出作者持否定态度,而且前后对应起来看,传递的意思都是指不愁没有攻击,而是看人们如何理解,故正确答案应当选A。
以偏概全,是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这里并不是最为准确的答案。
欲盖弥彰指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与文段语境不符;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含贬义,也不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A。
2.4.答案:
解析:
本题考察文章中的细节。由文章第二段尾句“……而如何将它用得科学、用得合理,却完全关乎从业人员的态度”可知,C项是其同意转换,故C正确。
文章中只是提到目前对于收视率缺乏研究,重心并不在此,A以偏概全。B中“行业监管”也只是第一段的部分体现,同样以偏概全。D调查机构的内容也同样不是重点,所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文段隐含主旨。
最后一段分三部分,第一句说明收视率等数字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第二、三句说明数字效应的不足与危害,第四句推导出应该警惕数字效应的危害,属于结论句。故能准确表现本段主旨的是第四句的内容,也就是B项。
故正确答案为B。
责编:杨丽梅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