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邮政公司招聘考试行测辅导:文章阅读(696)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20-05-29 22:44:58
替《王干随笔选》“帮腔”者有两位,其中一位是原文化部长、名作家王蒙。王氏以短短数行,披露往事一桩:父亲辈的王蒙,结识儿子辈的王干,仰仗的是爷爷辈的胡乔木。王蒙叙事,素有讲究。这段“忆旧”,列出风云学界的圣贤任继愈、金克木、季羡林,言之凿凿。寥寥数十字中,五六个人抱团纠结,互为策应,大有深意存焉。对小王来说,借老王之嘴,为自家新书鸣锣,绝非谬托知己。
新时期以来,言路广开,催生出文坛无数“对话录”。只是泥沙俱下,多数讨人厌烦,有的一味偏激,只顾凸显个性,有的插科打诨,止于相互调情。而对话之应有货色,诸如问题探讨、理念交锋、志趣对决等,则几近于无。有此前因,“二王”对话出笼之际,众人并不看好,即使闪耀出“王干干王蒙,王蒙蒙王干”的亮点,仍被误为二人心领神会的噱头。乃至读对话,学问一点点水落石出,价值一点点雾去山明,人们方明白何谓铜与金,何谓骡子和马不一般。
打出道算起,王干舞文弄墨近30余载。虽童颜依旧,但已脱尽生涩。就说这本《随笔选》,文字活泼如蝴蝶,气韵爽然如晨光,道行深幽如潭水,格局早已逸出小文坛,放眼大文化。如将他归类于杂家,并无不当,其品相、质地,皆纯正可靠,不乏“高人”端倪耳。一位成天读书的朋友,摇头晃脑向我鼓吹此书。他的意见是,假如手头不空,就先干正事;如果你闲着是闲着,就不妨翻翻,多数篇什,是会叫人开卷释怀的。
前几日上街买书,老板温文尔雅,喜欢阅读,尤爱随笔类,将一段句子背给我听:“随笔的功夫不在笔头上,而在人身上。一个工于心计的人写不好随笔,一个缺乏幽默感不能自我解嘲自我反思的人写不好随笔,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不配写随笔,一个光知道掉书袋的人与随笔无缘。”此乃王干随笔生涯之心得,写在书尾“后记”里。老板背完,含笑相问:“任老师,王干的体会是不是很有见地?”
我替王干高兴,十位评论家对你的弘扬,抵不过一位书店老板对你的欣赏。前者言而无信,常常被人识破;后者借助切磋,可直接让读者掏出钱来,抱书回家。“名人为你助兴,固然雅致;生人替你卖书,才算实惠。老弟,你就偷着乐吧!”
1.1.
文中画线“言之凿凿”是说( )。
A.王蒙的说法值得怀疑
B.王蒙的说法足以凭信
C.王蒙的说法貌似可靠
D.王蒙的说法属于噱头
1.2.文中画线“心领神会”可以替换为( )。
A.惺惺相惜
B.心心相印
C.心照不宣
D.暗藏玄机
1.3.与文意不一致的是( )。
A.新时期文坛“对话录”多数讨人嫌
B.营销人士推崇就能拥有市场使得名人对好书的鼓吹成多余
C.随笔要幽默有趣味有思想光辉,王干因此受到名人的吹捧和市场追捧
D.“王干干王蒙,王蒙蒙王干”意味着有人认为《王干随笔选》不值得期待
1.4.“格局早已逸出小文坛,放眼大文化,如将它归类于杂家,并无不当,其品相、质地皆纯正可靠,不乏‘高人’端倪耳”,意思是( )。
A.王干善于把握机会和人脉,足以成为高人般的杂家
B.王干善于拓展自己的学术范围,超越一般评论家
C.王干的幽默感和学术水平,胜过大多数评论家
D.王干的见识和文品,胜过一般作家和评论家
1.5.作者对《王干随笔选》的直接评价是( )。
A.“任老师,王干的体会是不是很有见地?”
B.学问一点点水落石出,价值一点点雾去山明
C.对小王来说,借老王之嘴为自家新书鸣锣,绝非谬托知己
D.十位评论家对你的弘扬,抵不过一位书店老板对你的欣赏
信息文化的直接后果是把全球结成一个紧密的信息整体,无论身处何地,一旦被纳入由电脑、电视、卫星、电话、电传组成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就可以与整个世界同时存在。同时知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某种局部的社会变迁,通过全球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可以及时准确无误地传播到全球范围,从而产生全球性影响,使全球各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信息一体化暴露了不同社会之间的差距,强化了不同社会之间的频繁接触,从而使人们很快意识到各自的处境和差距,有利于互相交流,协调发展,取长补短,加速前进,追赶代表全球先进水平的发展浪潮。
正如不同的土壤中可以开出不同的花朵一样,信息文化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群体意识。浓厚的乡土意识是口头传播时代的产物。人们只能与本乡土的小群体频繁接触。从而产生一种乡土依恋心理。强烈的民族意识是文字传播时代的产物。不同乡土的人群依靠共同的文字认同,共同的文字支撑着共同的文化。只有进入电讯时代,各民族之间的普遍的文化认同才能发生。面对卫星电视和电子计算机,人们接受的是全方位传递的文化,人们必须依靠异种文化为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发展自己的文化。人们越来越超越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从全球协调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问题,从而形成了普遍的全球意识。
2.1.
对“信息一体化”两方面的作用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把全球结成一个信息整体,并暴露不同社会之间的差距,促进交流和发展
B.使局部的社会变迁发生全球性影响,增强各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并暴露不同社会之间的差距,促进交流和发展
C.把全球结成一个信息整体,使人们了解世界发生的种种变化,从而追赶代表全球先进水平的发展浪潮
D.使本地区的社会变迁发生全球化影响,同时又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差距,从而取长补短,加速前进
2.2.
对第1段出现的概念,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文化”指电脑、电视、卫星、电话、电传等信息手段
B.“信息网络”指全球各区域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不同社会的频繁接触
C.“信息一体化”指用现代化手段把全球各个区域结成一个信息整体
D.“不同社会”指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2.3.
对信息文化间接后果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信息文化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群体意识
B.信息文化使人们接受全方位的文化传播
C.信息文化使人们的意识越来越超越自己的民族和国家
D.信息文化使人们形成普遍的全球意识
2.4.
对“正如不同的土壤可以开出不同的花朵一样”所比喻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浓厚的乡土意识是口头传播时代的产物
B.强烈的民族意识是文字传播时代的产物
C.群体意识是信息文化崛起的产物
D.普遍的全球意识是电讯时代的产物
申城首家市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近年来对近500名体质监测者体质监测数据比对发现,约80%被监测者的体质年龄大于实际生理年龄。另一项研究表明,目前中国高收入人群的过速老化趋势已经超过欧美国家水平。
据上海社科院亚健康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申城健康人群占16%,非健康人群占14%,亚健康人群占70%(其中轻度患者约占40%,慢性患者约占30%),而亚健康人群中又以男性为众,知识分子和企业管理者的比例最高,约达七成左右。据该中心徐迎肃主任介绍,目前许多中老年疾病患病人群普遍年轻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胆囊结石的发病提前了10年。在亚健康检查中,常发现20多岁的年轻人就有脂肪肝,30多岁的人尿酸增高,40多岁的人患慢性前列腺炎。在30至40岁的男性中,30%至40%存在脂肪高、血脂升高的现象。一般来说,男性的亚健康症状倾向比女性多,在20至30岁的男性中,超过10%有脂肪肝、血脂高的症状。年轻女性中,乳房小叶增生、子宫肌瘤是常见的亚健康症状。在白领中常见的腰酸背痛、脊椎病,与空调环境里长期保持一个姿势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在不同职业的人群中,亚健康发生率较高的依次是干部19.34%,大学生10.95%,中小学和幼儿教师9.33%,中学生9.02%,工人8.98%、军人7.60%、工程技术人员7.14%、企业经营人员5.36%、医生3.60%。专家建议,如果有亚健康症状,而且通过自我调节无法减轻时,可去医院检查并到专门的亚健康治疗机构去治疗。目前较常用的体质亚健康检测方式是“末梢”检查,即从手指上提取一滴血,制成涂片,在超高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通过这种检查可以初步看出病人的细胞活力状态,比如,细胞有否缺损、胆固醇斑块多不多、血脂高不高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专家推荐以下科学健身方法:一是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打拳、骑车、爬山等;二是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后深呼吸,鼓足腹部,憋一会儿再慢慢呼出;三是做壮健操,使人体组织器官充满活力,推迟衰老进程;四是点穴按摩,通过自我点穴疗法和按摩,对体表适当刺激,激发机体抗病潜能。
3.1.
据上海社科院亚健康研究中心调查表明,上海市民中亚健康的轻度患者和慢性患者比例分别为( )。
A.28%,21%
B.41%,30%
C.40%,14%
D.16%,14%
3.2.
下列不属于中老年疾病的是( )。
A.高血压
B.胆囊结石
C.脂肪肝
D.脊椎病
3.3.
对“末梢”检查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末梢”检查是一种较常用的体质亚健康检测方式。
B.“末梢”检查可以完全检测出病人的细胞活力状态。
C.“末梢”检查通过手指采血,制成涂片,并借助仪器观察而得。
D.“末梢”检查结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3.4.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是( )。
A.亚健康人群中以男性为众,约七成男性处于亚健康症状。
B.市民体质监测表明,绝大部分市民体质年龄大于实际生理年龄。
C.干部亚健康发生率高于学生亚健康发生率。
D.在20~30岁的男性中,超过10%的人有脂肪肝、血脂高的症状。
3.5.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是( )。
A.申城市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B.学生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
C.亚健康症状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减轻。
D.科学健身方法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目前生态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温室效应将使地球气温急剧上升,造成南北极冰雪融化,沿海大片土地将被淹没。有人则认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气温上升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相应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再者,由于绿色植物反馈调节的影响,结果也绝不会那样严重。
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持有如下见解。他们说,按一般理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植物因此增长加快并净化环境将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事实却是:在二氧化碳富集的环境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往往在开始时有所增长,但不久就缓慢下降。而且即使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加而提高,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有的学者还担心,温室效应使得寒冷地区部分冻结着的泥碳解冻后暴露给分解菌,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十分可观,这样看来,还真有点“得不偿失”呢!
如果学者们的论证是无懈可击的话,那么,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的认识,( )。
4.1.
对文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准确的是( )。
A.“温室效应”:指地球气温急剧上升
B.“反馈调节”: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以上说法”:指对温室效应危害的异议
D.“他们”:指不同意生态学家意见的学者
4.2.
第二段末尾说的“得不偿失”,意思是( )。
A.即使光合作用的效率增长了,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
B.地温上升所带来的好处,远远赶不上它带来的危害
C.细菌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不能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
D.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远不如细菌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多
4.3.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本文不同意生态学家的预言,否定了温室效应有害的观点
B.二氧化碳增加是否促进光合作用,理论推断与事实未必完全一致
C.对绿色植物的反馈调节作用,学者们并不都持乐观的态度
D.本文引述了有关温室效应的不同意见,也表明了自己的倾向
4.4.
在第三段结尾处的括号内填入的最恰当文字是( )。
A.当然是比较合理并可以实现的
B.显然是过于简单而不够客观的
C.就过于一厢情愿,太没有水平了
D.虽然有理论依据却令人难以接受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后,能够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排放的冷却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的1/3。这些废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使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的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升高,这种变形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随着人口和耗电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这样一来,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了云雨的形成,造成了局部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能源消耗速度计算,一个世纪后全球温度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使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益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民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的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尽快制定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热污染。
5.1.
下列关于“热污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
B.“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放的废热
C.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5.2.
下列有关第二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水温升高,水中溶解的氧减少,同时,水生生物代谢加快,造成了水生生物缺氧直接受损
B.热污染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危害人类健康,这些已被事实证明了
C.1965年,澳大利亚流行脑膜炎的根本原因是工厂排放的热水,使变形虫大量繁殖,进而污染了水源
D.河水水温上升给所有微生物造成了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大量繁殖,引起疾病流行
5.3.
下列有关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消耗的能量,最终只能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
B.由于地面对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减少,空气流动减弱,从而阻碍了云雨的形成
C.由于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炎热的城市,变得更加的炎热
D.按照现在的能源消耗速度计算,一个世纪以后,全球气温将发生重大变化
5.4.
根据原文推断,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是( )。
A.发展高科技,提高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水平
B.减少人口,减少能量消耗
C.引起重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
D.制定控制标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5.5.
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
A.“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
B.“热污染”主要受害者是水生生物
C.局部干旱是“热污染”产生的恶果之一
D.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治理“热污染”的方法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B
解析:
由上文“王蒙叙事,素有讲究”可知王蒙列出的人名与事件的“言之凿凿”指的是足以凭信。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1.2.答案: C
解析:
“心领神会”的意思是对方没有说,心里已经领会。“惺惺相惜”指的是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心心相印”指的是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一般用来形容恋人之间的情感。“心照不宣”指的是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暗藏玄机”是指暗中隐藏玄妙、深奥的端绪、机关。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1.3.答案: D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根据文中“众人并不看好,即使闪耀出‘王干干王蒙,王蒙蒙王干’的亮点”一句中“即使”一词,可知这句话与前文的“众人并不看好”是相反的,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1.4.答案: C
解析: 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第三自然段第二行,评价的是这本《随笔选》本身的价值,将“他归入杂家”等句针对的也是王干的作品本身有足够的说服力,而不是指王干的机会、人脉、文品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1.5.答案: D
解析:
A项是书店老板的提问,排除。B项中性,不含褒贬,排除。C项只是说老王为小王新书鸣锣,没有找错人,并没有对书的本身作出评价,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2.1.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第一段可知,信息一体化的两个作用:一方面形成紧密的信息网络,“使全球各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大大增强”;另一作用为“暴露了不同社会之间的差距,强化了不同社会之间的频繁接触,从而使人们很快意识到各自的处境和差距,有利于互相交流,协调发展”等,B项完整表述了两方面的作用,故当选。A项忽略了“关联性”,太过片面;C项忽略了“暴露差距”,太过片面;D项过于空泛,且忽略了“关联性”,故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2.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信息文化指在信息一体化情况下出现的文化现象或状态,并非指信息手段,故A项不选;信息网络指>电脑、电视、卫星、电话、电传等构成的现代化的网络,并不包括“不同社会的频繁接触”,故B项不选;不同社会强调的是信息文化的不同,而非强调社会制度,故D项不选。C项理解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C。
2.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材料第一段为信息文化的直接后果,第二段为信息文化的间接后果。其中,有关间接后果的句子有“信息文化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群体意识”,故A项恰当;“人们越来越超越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从全球协调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问题,从而形成了普遍的全球意识”,故C、D项恰当。B项为信息文化的直接后果。
故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的能力。
由第二段首句可知,比喻句后边的内容“信息文化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群体意识”为本段主旨,C项“群体意识是信息文化崛起的产物”与主旨不符,“崛起”无从谈起,C项理解错误,当选。综合材料来看,A、B、D项是对首句比喻的具体阐释,理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3.1.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据原文“亚健康人群占70%(其中轻度患者约占40%,慢性患者约占30%)”可知B项两个数值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B。
3.2.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由原文“目前许多中老年疾病患病人群普遍年轻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胆囊结石的发病提前了10年。”可知D项的“脊椎病”不属于中老年疾病。故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关于“末梢”检查的论述在文章的第三段,由原文“通过这种检查可以初步看出病人的细胞活力状态”可知B项“完全检测出”的表述过于绝对,不合文意。A、C、D三个选项均可在第三段原文中找到同义替换。故正确答案为B。
3.4.答案: A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材料第二段提到“亚健康人群中又以男性为众”,但后面一句约达七成左右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和企业管理者”中的男性,而非“男性”,故A项不合文意。材料首句提到“约80%被监测者的体质年龄大于实际生理年龄”,可知B项表述符合文意;由第三段的数据显示,干部亚健康发生率最高,高于学生,C项符合文意;D项由第二段原文“在20至30岁的男性中,超过10%有脂肪肝、血脂高的症状”可以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A。
3.5.答案: C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由第三段原文“如果有亚健康症状,而且通过自我调节无法减轻时……”可知,亚健康并不是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减轻的,C项表述不合文意。调查显示申城健康人群仅占16%,材料又主要叙述了申城人的亚健康状态,可知申城市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A项符合文意;由第三段的数据可知学生亚健康的发生率仅次于干部,B项也符合文意;材料最后一段提出专家推荐的科学健身方法,根据第四点的表述可知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D表述也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4.1.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正确,第一段指出生态学家认为温室效应会给地球带来消极影响,而有些人则认为温室效应可以促进农业发展,结合上下文可知,“以上说法”指的是第一段中对温室效应危害的异议。
A项错误,由文章首段第一句话可知,“地球气温急剧上升”只是温室效应的结果,而不是概念的解释;B项中的“反馈调节”不特指“光合作用”,因此排除;D项错误,“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持有如下见解。他们说,按一般理论……”,“他们”指的是学者,但学者与生态学家的意见是一致的,更关注温室效应的危害,因此D项解释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4.2.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得不偿失”指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结合语境,第二段首先提到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但是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效率在最初的增长之后就会缓慢下降,与此同时,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却十分可观。由此可知,D项表述符合文意。
A、C项表述错误,没有将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细菌分解的二氧化碳作出比较;B项为干扰项,其表述过于笼统,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3.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首段提出对温室效益危害的异议,第二段对“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危害不大”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由此可见,作者是认同生态学家关于温室效应有害这种观点的。因此,A项说法错误,C、D项符合文意。B项表述正确,在第二段“按一般理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但事实却是……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可以找到依据。
故正确答案为A。
4.4.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填空题。
文章第二段对“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危害不大”这种观点进行了分析和反驳,由此可知,作者认为“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这种认识过于简单,而且与事实不符,B项表述符合文意。A项显然错误,与作者的观点相悖;C项表述绝对化,作者并没有否定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这是事实;D项“令人难以接受”表述不当,通常是说事实、真相会令人难以接受,而此处提到的是错误的认识,D项的说法与文意不合。
故正确答案为B。
5.1.答案: C
解析:
>此题 是细节判断题。
>“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B、D错误;“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但这不代表“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所以A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C。
5.2.答案: D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第二段中提到“>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而D选项中,写的是“>河水水温上升给所有微生物造成了一个人工温床”,原体中提到的是“一些微生物”而不是“所有微生物”。
>故正确答案为D。
5.3.答案: B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B选项中,文中说的是“上升气流减弱”,而并非“空气流动减弱”,所以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5.4.答案: C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从“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的使用”这句话可知,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应是引起重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只有重视了以后才能制定控制标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只有C项是最全面的概括。
>故正确答案为C。
5.5.答案: C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废热而并非工业废水,所以A错误;“热污染”最先影响的是水生生物,而并非主要受害者是水生生物,>主要受害者应是人类,>所以B错误;文中并未说明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治理“热污染”的方法,而只是说还没有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是在偷换概念,所以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