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早在2016年,“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已经利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的机会,成功验证返回舱的气动外形等关键技术。这次试验船更进一步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更多关键技术进行飞行验证。
在天上工作期间,试验船要在2天内进行7次自主轨道控制,将自己抬升到远地点8000公里左右的大椭圆轨道。时间紧、动作密集,全靠“大脑”GNC系统来应对。聪明的“大脑”不仅知道飞船现在处于什么位置,还知道将要去往哪里,走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不仅能自主变道去往一个目的地,还能全自主连续变道,在去往一个最终目的地的过程中智能途经若干个中间目的地。
在返回阶段,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到达指定高度后,2具减速伞和3 具主伞依次打开,成功将返回舱的速度从“飞机飞行速度”降为“汽车市区行驶速度”。落地前,6个气囊充气打开,帮助舱体平稳软着陆,最大程度保证返回舱的安全、完整回收。
设计师还为试验船量身定制了在轨数据获取系统。任务期间,这个系统通过测量返回舱大底和侧壁表面特征点的压力和温度,获取返回舱高速再入过程的气动力和热特性参数;同时,通过多种传感器网络,获取船箭分离冲击载荷,以及运载发射、在轨飞行和返回着陆过程的载荷环境。这些宝贵的数据都保存在“黑匣子”中,可以为后继型号研制优化提供重要参考——这也是我的“试验款”此次飞行的最大收获。
我的“试验款”承担的此次首飞任务可不简单:“这次飞行试验的成功可实现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由跟跑到并跑的跨越,为我国载人登月飞船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所以,我也将不负众望,在这次试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让中国人探索深空的脚步走得更加平稳、矫健。
说了这么多,你们会不会觉得我过于“高冷”了?听设计师们说:“未来的航天是平民大众的航天,未来也许每个人都有机会进行太空旅行。”想想就好激动,让我们相约在不久的将来吧。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