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展示了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理想和道德规范,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的“善”的追求。“真”强调人们需要满足的程度,“善”则更关注道德与价值、更关注与他者的关系。“善”的维度从理想和道德层面,赋予了人民美好生活超越物质资料满足的一面。也可以说“善”的生活是一盏灯,引领着人们在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第三,“美”的维度。如果说“真”侧重于主观符合客观,“善”侧重于客观符合主观,那么对于“美”来说,它实现的则是“真”和“善”的统一。就此而言,新时代美好生活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有机统一而达到的和谐状态,它至少包括国家层面的“制度之美”,社会关系层面的“人伦之美”,人与世界关系层面的“天人之美”,以及个体人生层面的“人格之美”四个层面。
其一,国家层面的“制度之美”。社会制度是全社会普遍认同和遵守的价值准则,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力保障,国家层面的制度所体现的信念和价值代表着社会的根本立场,深深融合了惯例、习俗和传统等合理因素,规范和约束着个体行为,决定着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模式。
其二,社会关系层面的“人伦之美”。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我们不是原子式的个人,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我们一出生,即处在家庭伦理关系之中。新时代条件下,我们所追求的“人伦之美”有了新的内涵,对父母来说,鼓励孩子自我判断自我选择是一种尊重;对朋友来说,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是一种关怀……因而,无论在何种年代,对人伦之美的不懈追求,都是“美好生活”的内涵之一。
其三,人与世界关系层面的“天人之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要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谋求的同样也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发展。可见,天人之美不只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不断追求的理想。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