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赵义良
观点提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生活标准的坐标,经历了从物质生活到美好生活的转换,从注重物质生活质量到追求真善美的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明确提出,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破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判断标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历史看,人民生活标准的坐标,经历了从物质生活到美好生活的转换,从注重物质生活质量到追求真善美的转变。
追求物质生活满足的生活
马克思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里所讲的生活,无论是“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还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都是实实在在、可感可触的物质生活。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