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纸币代表的价值量随纸币的数量变化而变化,故当流通中纸币数量超过市场上货币需要量时,单位纸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量必然下降,于是就产生了纸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之分,而利息的计算是以货币额来表示的,因而也出现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别。
名义利率即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如存贷款利率、各种债券所载明的利率,甚至于官方公布的利率。作为贷款人,更关心的不是名义价值的高低,而是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利率,或是消除货币本身价值变动影响后,实际货币的真实购买力,这才是借款人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的真实成本。
实际利率有两种计算方法:
设i=实际利率,r=名义利率,p=同期物价变动率(或通货膨胀率)
1. 较常见和通用的,但较为粗略的方法是:
i= r-p(3-3)
所以,在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例如,我国2003年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 ,通胀率为-3%, 则实际利率为5.25%。即,2.25%-(-3%)。若外国利率为4.50% ,则资金流入,对人民币造成贬值压力。
2.当物价变动较为剧烈时,简便的计算方法会高估实际利率,则应采用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1+rr-p
i= ──── -1=─────(3-4)
1+P1+P
例如,某人一年前向银行借款10000元,借期1年,利率10%,即一年后连本带利归还11000元。如果这一年内物价上涨5%,则:
第一种计算方法:实际利率i =r-p=10%-5%=5%;
第二种计算方法:
r-p 10%-5%
i= ───── = ───────── =4.7619%
1+p 1+5%
为什么会出现差别呢?原因在于第一种方法只考虑了本金的贬值,而忽视了利息的贬值。这一年内物价上涨率为5%,所以还款时10500元只相当于一年前10000元, 这样借款人实际支付的利息不是1000元,而是500元,另500元被物价上涨给“吃掉”了,而现年所支付的利息也相当于去年的476.19元,故实际利率为4.7619%。
附 2020年国内国际时政资料供参考: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下的犯罪不能从轻、减轻处罚?
A.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
B.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
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D.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
【答案】D。解析:本题为法条原文考查。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BC存在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D不存在此情节,本题正确答案为D。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只有准确记忆这八种构成犯罪的行为,才能准确解题。
2020年
国家电网招聘信息,欢迎关注长理职培官方微信号(clzp66),及时掌握考试资讯!
长理职培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