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招聘考试QQ交流群:181095196 视频课程 书籍资料 考试题
1.福利
庇古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基础,认为福利是指个人获得的效用和满足。莱夫特威奇则把“福利”定义为“组成一个经济社会的人们的幸福状态。但从经济涵义上来说,只有那部分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计量的福利才称的上“经济福利”,而只有“经济福利”才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本书所说的福利是指,在经济社会中对经济主体有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财富。
如何判断一项有关社会福利的政策实施是好还是坏,或如何判别一项变革是一种改进或是相反,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存在很多分歧。对这类问题有四个不同的判别标准:
第一种是帕累托改善的标准,即一项变革如果它不使任何人受损而使一些人获益,那就是一种改进。然而,在现实中,这条标准是收到严重的限制的。
第二种是卡尔多改善的标准,即从变革获益的人们看待他们所得的利益,比从变革受损的人们看待他们所受的损失,用货币价值来衡量,评价要高些,那么这一变革就是一种改进。
第三种是席托夫斯基提出的,是针对卡尔多标准而言的。卡阿多标准虽然表明一项变革是一种改进,但是它又会表明,在变革之后回到变革以前原来状态的一项变动也是一件好事。比如,卡尔多标准可能表明增收一项课税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增收了这项课税之后,卡尔多标准可能又认为减收这项课税到从前的水平也是一件好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席托夫斯基建议只有当我们把从原点到新点的变动看作是一种改进,而把从新点到原点的变动看作不是一种改进时,一项变革才算得上是一种改进时,一项变革才算得是一种改进。
第四种是判别标准是柏格森提出的,建立在一种明确的“社会福利函数”之上的。他认为,只有组成了一系列“明确的价值判断”,并把它们结合到“社会福利函数”中去,判别标准问题才能解决。
社会福利函数是由柏格森最先提出,而后萨缪尔逊,阿罗等人进行了不断补充和进一步的阐述。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看社会选择问题及其所反映的个人偏好问题。
社会福利函数建立在个人的偏好基础上之上,但是又不同于个人偏好函数。因为个人偏好函数具有若干良好的特性,比如完备性,传递性等等。然而,基于个人偏好的社会福利函数就可能不再具有这样的性质了。举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我们用投票的方法来加总个人偏好。如果大多数消费者偏好x胜于y,我们就可以一致认为“社会偏好”是x而不是y。如表6-1,列出了三个人,每个人作出了三种选择x、y和z的排列。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偏好x胜于y,偏好y胜于z,并且同时大多数人偏好z胜于x。因此,通过多数投票加总消费者偏好是行不通的。
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指出,通过反映社会中所有个体的偏好而进行的民主投票是不能产生社会福利函数的。这一定理是由诺贝尔奖得主阿罗在五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学说均受到排斥。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中央举办太学,把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主要教材。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自此教育被儒家垄断。思想上的统一,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2.王充
王充,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曾做过州郡小吏,大部分时间以教学为生。他著《论衡》一书,计85篇(今存84篇),20余万言。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神论,发展了古代的天道自然观。
3.范缜
范缜,字子真,南朝思想家。他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思想,对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斗争。范缜明确说明了人生富贵、贫贱的偶然性,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范缜著《神灭论》一书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有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了精神也随之消失,“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神灭论》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2020年
国家电网招聘信息,欢迎关注长理职培官方微信号(clzp66),及时掌握考试资讯!
长理职培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