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我认为重庆这起发朋友圈辱骂他人被判赔偿和道歉的事例具有普法意义。朋友圈并非法外之地,在朋友圈发布相关图片和言论理当慎重,否则就可能构成侵权。
虽然朋友圈是个人隐私的地方,只有微信好友才能看到朋友圈,所以有人认为这是自己的私密之地,微信属于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非微信好友见不到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因此,一些人便想当然地把朋友圈作为发泄私愤、辱骂他人的空间。然而一旦将相关不当言论发布给行为人之外的其他人就属于公开。所以根据好友数量,越多人看到,也就意味着公开程度越大。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与在公共场所发布相关内容并无区别,只是交流方式不同罢了,网络交流取代了面对面。特别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网络的公开性和传播的迅捷性,通过网络发布相关内容更值得重视。即便朋友圈可能只有几百人能看到,但相关内容被截屏后便可广为传播,所以,发朋友圈骂人的危害程度一点也不小。
发朋友圈骂人被判败诉显然树立了一个标杆,即受众相对较少的朋友圈依然不是法外之地,发布不当内容也应承担法律责任。这理应成为网民皆知的常识,在人人都持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通过网络发布有关内容理当谨言慎行,不侮辱他人、不造谣传谣,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所以,第一,作为手机微信使用者,必须正确使用微信朋友圈,要把国家法律当成自己遵纪守法的紧箍咒,绝不能让自己变成脱缰的野马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第二,相关部门严格执法,通过法律严格约束与提升公民真正的自由言论权利,让每一位公民明白只有守住法律底线,才能拥有合法的话语表达权利。一旦严重触犯国家法律,就会被依法剥夺言论自由权利。
只有真正明白了这些法理,手机微信朋友圈才能为每一位遵纪守法的公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务。这说明每个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需要每个公民自觉依法维护。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