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另一方面,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对“制度模式单一论”的批判。西方社会习惯把资本主义文明看作人类文明的普遍形式,并竭力推广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强调要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选择适合本国、本民族发展的道路和制度模式。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人类文明的多样呈现,一味引进或效仿西方制度模式,会引起水土不服,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文明之间不应该是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而是要求同存异、多元共存、共同发展。
实践逻辑:着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落到实处
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只有在实践中践行和推动才能赋予其生命力。
一是要重视中华文明的创新与发展。我们要对中华文明有“自知之明”,对它的来龙去脉、发展阶段、特色特征、未来走向等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奠定自立自强的资本以及与其他文明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条件;要做到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使中华文明与当代文化氛围相适应,充分挖掘中华文明中能够指引人类社会发展的丰富智慧,将博大精深、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发扬光大,永葆中华文明的青春与活力。
二是要用好现代化传播手段。要做强文明对外传播的旗舰媒体,推进媒体融合,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做好文明传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掌握运用先进的对外传播技术方法,学习和掌握5G、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直播等技术,研究和运用竖屏短视频、互动H5、音乐快闪、线下体验馆等方法,推动中外文明的多维互动和深度交融。
三是要发挥“一带一路”的载体作用。中国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依托“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基本架构,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加强经济交往的同时开展领域广泛、形式多样的文明交流活动,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塑造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文明共荣发展态势,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交流互鉴之路。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阶段性成果)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