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蒙古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专业知识(626)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6-05 08:56:06
“死了1000多斤鱼,我都来不及心疼,还得赶紧洗鱼塘去。”罗小红说。
现在,罗小红养鱼,自己说了算,用上了一系列自动化设备。投食、增氧都能机器控制。她和丈夫还打算自己设计一套实时监控设备,以后足不出户,也能养鱼。
在川西渔村,村第一书记唐仁军是农业农村委定向派来的干部。他推广的硬化槽养鱼新模式,受到了新农民们的追捧。
和水面平静的传统鱼塘不同,这里22米长、5米宽的硬化槽里集中养殖1万多条鱼。“省地方,就能养更多鱼啊;集中养殖,饲料能省20%;淤泥废物过滤再排入大水塘,排污也少多了。打鱼也更方便。”唐仁军介绍说,“现在我们还开发出能实时监测鱼塘数据、自动按需投喂的物联网系统,打开手机APP,养鱼跟玩游戏似的。”
回到农村以后,蒋丽英购买机械设备的脚步就没停过。
“我们成立了合作社,水稻‘耕、插、防、收’全过程,大家都能去做。但我也得会,所以这些设备我都买了。今年要对梁平柚标准化筛选,我又花了140万买机器。”蒋丽英说,“我刚把手头30万元买了无人机,要换手机都没钱了。”
“人工背药箱防治病虫害,一天最多做30亩地。无人机能做好几百亩。”蒋丽英说。
无人机这么好,为啥别人不用?
“智能化设备的使用有一定门槛,尤其对年纪偏大的传统农民来说更是如此。此外,智能设备的成本还比较高,需要下决心投入。”陈泽田介绍说,以目前较新的一款农业植保机为例,标准荷载10公斤,每小时作业面积达40—60亩,但单机售价超过5万元。不说会不会用,单考虑价格,绝大部分农民都无法接受。
“我们也买了无人机,还专门去深圳培训了。但确实用不来,花了10万块钱,只能放这儿积灰。”在梁平区,一名50多岁的合作社理事长不无尴尬地说。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