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话语是观念的外衣。可问题恰恰在于,许多人明明反感这些“官场客套”,为何还对“穿鞋戴帽”乐此不疲?正所谓“不怕人无我有,就怕人有我无”。人们都喜欢被尊敬的感觉,听闻“敬语”“尊称”,只要不是特别露骨,大家一般也都会欣然接受。久而久之,便成了“规矩”。你说我不说、你做我不做、你鞠躬我不鞠躬,似乎就显得不合时宜,甚至还怕被人理解为有轻慢之意。在这样的外部压力和内心纠结之下,官话套话便成为甩不掉的压力,结果繁文缛节愈演愈烈。
“尊敬”“重视”哪能靠一张嘴来体现?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靠实绩说话,才是上下级之间正确的交流方式。只要是非必要的、与实际工作无关的形式、客套,都应能省就省。主动拿会场上的称谓开刀,不只是一个形式的改变,也让人看到了官场风气、话语体系变革的更多可能。更要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克服起来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靠一两个文件一蹴而就。对那些隐藏在工作细节、生活细处的作风问题,必须保持斗争精神,不遗漏、不放过,一件件抓、一点点改,积小胜为大胜,才能将作风建设的硬骨头啃下来。
犹记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政治局领导的首次亮相中,向大家介绍其他6位“常委同事”。充满人情味的“同事”一词,展现了新作风。今天,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倡导清新的文风、政风,不妨就从治理“官场客套”开始。(鲍南)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