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方不同,重庆山高谷深,沟壑纵横,15°以上的耕地面积占51%。地理条件决定,重庆无法复制北方的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必须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重庆确定的路径是:乡村振兴,农民回流,不是让所有人都回来,而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通过加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数据智能化为现代农业赋能,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让新农民的收入相当于或高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
一些乡镇干部也反映,现在不仅农村人口少、村干部也少;还肯留在乡里担任村干部的人普遍年龄很大,缺乏先进思路。收入较低、生活单调是农村留不住年轻人的最主要原因。
农村人才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采访发现,前些年的大学生村官,很多就根本留不到村里,都被乡镇借走了。再干几年,又纷纷想办法回了城市。面对这一问题,很多地方用行政手段来“堵”,比如规定服务年限,但效果并不好。
“现在,我们要打破传统观念。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我们要把基层党员、农业专家、致富带头人、返乡创新创业及下乡人才这五支队伍建设起来、整合起来。这么一看,农村的人才不减反增。”路伟说,“通过市场主体、龙头企业的带动,能有效吸引人才回流。政府部门也会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20日 10 版)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