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逛市场,一位老板告知,年货礼盒越来越受冷落。众所周知,购买礼盒都不是自己消费,而是走亲戚送人所需。前几年,每到年节,回家给父母带花花绿绿的礼盒,亲人朋友之间馈赠礼盒形成高密度轰炸之势,叫人苦不堪言。一些营养品和奶制品,有些老人过一个年能收到十几箱,喝半年也喝不完。甚至由此催生了回收市场,岂不是咄咄怪事?这样的消费其实是畸形的,用得着就买,用不着不买,才是理性的。年货礼盒遇冷,无不折射出人们在年俗上的理性回归。如今买年货送年节礼,拎盒子的少了,掂米面油的多起来。这说明串亲戚讲实惠了,送礼品讲实用了,花里胡哨的礼物不吃香了。
随着自己年纪的增加,更能体会到为人父母之难。但对父母的报答,却并没有更多的样式,因为父母已进入老迈之年,由于身体的原因,我们认为好吃好喝的,他们已经不能消受了,也不方便出远门了,惟求的就是天伦之乐。身在外地工作,一年也见不到父母几次面。他们最想给自己的孩子多说说话,就这么简单,也很难满足他们。在他们的渴求中,最需要的就是儿孙们的陪伴。儿孙们能回到他们面前,就是最好的“年货”。
除了精神“年货”,老人们对物质年货一般都没有过高的企求,他们需要的东西,不外乎居家度日用得上的消费品。一袋米,一桶油,或几件土特产,居家过日子谁都离不开,但从你工作的地方买了带回家,父母就有自豪感,拿出来招待客人,就会说是哪个孩子给买的。老人当着亲友面“晒娃”,那心里是充满暖意的。
文/张全林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